“这个嘛,丽质,你说我会不会被砍啊。”
不出意外,李丽质炸毛了:“张彦,我和你拼了!”
这就属于贴脸开大了。
但是李丽质这个小姑娘怎么可能能奈何张彦啊。
“唉,打不到。”
“你!你站住!”
“丽质,你们先别闹了。”朱媺娖抱着手机跑了过来。
“怎么了?”李丽质还是很关心闺蜜的。
“是这样的,张公子,我看后世的三国演义,这里面为什么说汉高祖?刘邦的庙号不是太祖吗?”
“哦,编剧的历史底蕴不够,就这么简单。”
朱媺娖懵了:“啊?”
“实际上这最早起源是司马迁,司马迁要背锅。”
“庙号这个东西源自于商朝,而且商朝的庙号可不像后面的王朝那么离奇,就四个字,太,高,中,世。”
“祖有功而宗有德,这四个字根据贡献分给自己的祖宗。”
“不过商朝灭亡后,周朝就大规模推倒商朝的文化习惯,庙号就在周朝绝迹了,像后面的周文王,周武王,这都是谥号。”
“商朝的庙号没贡献,你拿不到,但周朝的谥号人手一个。”
“实际上后世关于商周时期的电视剧中有一个非常脑残的称呼,那就是商纣王这个名号。”
“周人直接就称呼人家商王是纣王,但纣这个字是谥号,是给死人用的,而且纣这个谥号是周朝给的。”
李丽质愣了一下:“啊?以前没留意过,那应该叫什么?”
“人家是帝辛,这才是正常的。”
“哦,未婚夫,你继续。”
“庙号和谥号还有一个区别,庙号只能君主用,但谥号,诸侯也可以用,就比如楚怀王,秦穆公。”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感觉庙号和谥号都不行,所以原创了一个皇帝的称号,称始皇帝,后面是二世,三世。”
“但秦朝是个二次元王朝。”
“等汉朝时,刘邦是个比较厚道的人。”
。。。。。朱媺娖一头黑线:“刘邦厚道?都快赶上我家太祖了。”
“你别怎么说,刘邦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直接恢复了庙号和谥号。”
“史记中就有记载: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注意,汉太祖高皇帝,高这个谥号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战国后期,谥号都不够用了,都用上两个字了,也没听说过有谁用高。”
“但偏偏,高这个字还是庙号中的顶级庙号,所以这也说明了当时汉朝人对刘邦的崇拜。”
“汉书中有注解: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华夏一开始就是把祖先崇拜放在了最高的位置,后世一说列祖列宗在上,那基本就属于玩命了。”
朱媺娖打断了张彦:“不是后世,在大明也一样。”
“大唐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