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二越说越起劲儿,眼睛放光,手在空中比划着,“还有啊,平日里哪家要是有个冤屈,上衙门击鼓鸣冤。
知府大人总是第一时间升堂断案,绝不拖沓,也不收受贿赂,那真是给咱老百姓做主啊!
百姓们提起他,哪个不是竖起大拇指,有口皆碑的,都道是遇上了青天大老爷!”
乾隆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情随着店小二的讲述逐渐舒缓开来,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
这些时日,他一路南巡,走过诸多地方,见过形形色色的官员,贪官污吏如同过江之鲫。
他们徇私舞弊、鱼肉百姓,搞得地方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
每每遇到此类情形,他心中便满是愤慨,整治官场的决心也愈发坚定。
而如今,济宁的官员能有如此作为,倒是让他这一路的烦闷消散了不少。
萧云在一旁也微微点头,轻声对乾隆说:“看来这济宁府的官员,当真是不负百姓所望。”
永琰眨着大眼睛,虽然似懂非懂,但也跟着附和,“对,是个好官!”
乾隆放下茶盏,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语气中带着几分愉悦,“这一路行来,朕瞧见过太多令人痛心的乱象,贪官污吏横行,致民生凋敝。
今日听闻济宁官员作为,总算是让朕心头一暖,没让朕失望。”
正说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来,香气四溢。
乾隆等人暂时搁下话题,开始享用美食。
但这济宁官员的清正之名,已然深深刻在了乾隆的心底。
他暗下决心,回宫之后,定要对这般清廉能吏予以褒奖,也好让天下官员知晓,为民者自有福报,贪腐者必受惩处。
饭菜陆续上桌,永琰看着满桌美食,眼睛放光,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
乾隆和萧云相视一笑,也开始慢慢品尝起来。
济宁甏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玉堂酱菜咸甜适度,清脆爽口,搭配着刚烙好的煎饼,别有一番风味。
乾隆一边吃,一边对萧云说道:“这山东美食果然独具特色,风味十足。”
萧云微笑着点头赞同,“是啊,此次出门,倒让咱们领略了,很多风土人情。”
正吃着,饭馆里又走进一位身着书生袍的年轻人,此人面容清瘦,神色略显焦急。
他径直走到掌柜面前,抱拳行礼,“掌柜的,实在不好意思,晚生前些日子在您这儿赊了顿饭。
本想今日来还,可家中突遭变故,实在拿不出钱来,还望掌柜的宽限几日。”
掌柜的面露难色,“小哥,不是我不近人情,只是小店本小利微,您这一拖再拖,我也难做啊。”
年轻人急得直跺脚,“掌柜的,您就行行好,我下月定当加倍奉还。”
乾隆在一旁听着,心中暗忖:这书生想必是遇到难处了,若因一顿饭钱断了前程,未免可惜。
于是,乾隆看了尔康一眼。
尔康会意,走到两人面前,对掌柜的说:“掌柜的,这位书生的饭钱,我替他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