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把带回来的一个大麻袋拎到桌子上开始解绑口的绳子,母亲陈秀霞嗔怪的说道:“家里啥都不缺,你又乱花钱了是不?”
大妹和小弟才不管呢,两个人都聚精会神的盯着麻袋口,想看宋远都带回来了什么东西。
宋远打开麻袋,先是掏出来了两捆五颜六色的毛线递给母亲:“妈,这毛线是给您和大妹打个毛衣啥的!”
母亲有点意外,还没伸手呢大妹先一声欢呼抢了过去。
这年头衣服颜色少,对于十二三岁已经知道爱美的女孩来说,红毛衣、红围巾已经是最靓的衣服了。
毛线作为紧俏货本身就不好买,门头沟这边就算买也以黑色、藏蓝色为主,这种有红色、蓝色、黄色好几种颜色的毛线也就是北京里好买一些了。
母亲顺手把毛线从大妹手里拿过来仔细看了看,然后笑道:“你妹又不缺毛衣,先放着吧!”
宋远看大妹立马泫然欲泣的小脸,笑着说道:“妈,你就给她打个红毛衣吧!”
母亲笑着摇摇头:“行吧,你就惯着她们两个小的!”
宋远接着从麻袋里掏出来了一件崭新的棉大衣,递给老爹宋军:“爹,这是我单位领导家是大院的,给我了一件大衣!”
这是刘大姐给的回礼,宋远就带回来了。
宋军接过去掂了掂分量又看了看款式,眉头皱了一下:“你留着吧,你单位这领导不简单啊!”
宋远知道老爹从大衣上看出来了,笑着解释了一下,宋军这才释然,仍然不放心的叮嘱了宋远几句。
宋远再把手伸进麻袋里,又掏出来了两大两小四双棉窝。
老北京人习惯把棉鞋叫做棉窝,手工缝制的做起来还挺麻烦。
做法是先用糨糊把旧布粘贴在木板上晒干成“袼褙”,再把细麻绳按大人小孩的鞋样儿用袼褙剪成鞋帮和鞋底的形状,鞋底用布包好边后用麻绳一针针纳好,最后将已絮好棉花的鞋帮与鞋底绱好。
这棉窝一只要用半斤棉花,所以穿起来暖和。
大妹和小弟又是一声欢呼,这过年了正好穿新鞋!
宋远最后从麻袋里掏出来了一丈长的黑色棉布递给母亲,这个倒是很受母亲的欢迎,接过来以后就反复打量着,应该是在心里计算这些布都能做什么衣服了。
把这个空麻袋扔到一边,大妹和小弟就自觉地从旁边把第二个麻袋抬到桌子上了。
宋远呵呵一笑,打开麻袋以后先掏出来的就是一个冻得硬邦邦的大猪腿。
在一般老百姓眼里,最好的肉就是肥嘟嘟的猪肉了。什么青羊肉、狍子肉对于缺少油水的人来说都不如几片大肥肉实在。
接着宋远又掏出来了八个罐头,其中四个肉罐头、四个水果罐头。
这下小弟忍不住直接伸手想去拿了,结果被大妹无情的一把把手打开。
甩着手的小弟仍然紧盯着罐头,嘴角开始有亮晶晶的东西出现了。
宋远看的好笑,故意伸手挡到小弟眼前,小弟无意识的伸手拨开宋远的手后两个眼睛还是紧紧盯着那几瓶罐头,看的大家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