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8章 先拔头筹(1/2)

几句话把四号领导怼走了以后,刘大姐笑了一下继续工作去了。

宋远则是开了张介绍信直奔八大院中的专门教钢铁的那个学院去了。

ig src=

"htts:

3-readg-sign.fqnoveli

ovel-ic-r

69c6ed690afc71387ed8920e69911343~tlv-noo.web?lk3s=0942ef47&a;x-exires=1743960649&a;x-signature=QDFLJUsuL211wYKnCc7Y9O8yLcQ%3D

" ig-width=

"805

" ig-height=

"537

" alt=

"

"

50年代的北京钢铁学院,后世的北京科技大学。图片来张网络,侵权删!

跑到钢铁学院,宋远亮出介绍信和工作证说明了来意,教务处就叫来了一位姓赵的教授。

赵教授听了宋远的想法以后沉思了好一会说道:“宋主任,你说的土法炼钢可以搞,但难度很大,最主要的是燃料问题。”

接着赵教授解释道:“炼钢需要高温,要求1500度以上。你们没有焦炭的话只用煤的话,只能炼生铁了。”

宋远点头:“赵教授,生铁也可以。能不能帮我们建一座能炼生铁的小高炉?”

赵教授有些为难:“我日常还有教学,只能周末帮你们了!”

托这个年代的福,赵教授没有一口拒绝。

宋远连忙笑道:“周末就周末,只要您肯帮忙,什么时间都可以!”

于是赵教授答应这几天先画图,到周末了宋远来接他。

宋远回去给刘大姐汇报,刘大姐也很高兴,有专业的人来指导最好不过了。

到了这个周末,宋远把赵教授接到了南锣鼓巷的一个选好的空地里,建土法高炉所需要的耐火砖、火泥、鼓风机等等都提前准备好了。

在赵教授的指导下,宋远带着几十号小伙子开始建高炉了。

赵教授被交道口这里群众的热情感染了,每天下班以后都先骑自行车过来指导一番才回家,即便是这样,足足建了4天宋远他们才建好了这座8立方米的高炉。

理论上来说,这座高炉可以年产3000吨的合格生铁。

接下来要烘炉,宋远安排人往里填了大量废木头点燃来烘干这座小高炉。按赵教授的说法,烘炉24小时以后,就可以炼铁了。

时间到了9月1号,《群众日报》发表《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翻一番的伟大任务》的社论,市里这边也开始动员起来了。

按照国家给市里下达的任务,全市要在58年原来任务的基础上新增产量钢10万吨、铁30万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