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帆船可借鉴的东西并不多,这就苦了那些研究员们。
直到几年前,四海商会在欧洲人手上,抢了一艘三角帆船,不远万里,历经千辛万苦,拖到刘家港基地。
经过拆解,逆向研究后,再结合前期的一些理论数据,软帆才终于有了突破,而长风号就是第一艘实验舰。
在初次海试中,尽管工具繁多,工序繁琐,需要人手数量众多。
而且操控不易,造价昂贵,不易维护等诸多缺点。
就单单一个灵活性远超硬帆,就足够两支船队在战舰上地选择这种帆型了。
运输船们出于成本考虑,哪怕是最新的远洋丁型改,还是大规模的布置硬帆.
下一代的远洋戊型,已经在设计中了,预计很快便会交由船厂投产。
不过唐赛儿他们这次是赶不上,只能搭载远洋丁型,所以必须赶在这几天动身。
唐赛儿启航之时,徐明亲自去码头送行。
他眼泪汪汪地看着姐姐已经登船远行。
自己还有两个月的学习,难免有些小情绪。
其实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他才明白自己当初想法的幼稚。
如果只是当个贵公子,把航行当作游玩,就在近海航行一番,那他的确什么都不用学。
现在四海商会就能满足他的愿望,最近海运已经在逐渐取代漕运,成为京师重要的物资来源。
来往于刘家港和天津卫的船只络绎不绝,徐明随便登上一艘就行。
可这些不是他想要的,徐明所求就是能够驾驭巨舟,航行于大洋之上,享受和狂风巨浪拼搏的那种刺激感。
他自幼什么都不缺,就连朱棣这位外公都很宠爱他,经常召他去皇宫玩耍。
这样的出身,让徐明的眼界,天生就超出同龄人一截。
其他纨绔子弟沉湎酒色之中时,他对那些毫无兴趣,而是流连于付清的船模间和书房之间,翻看郑和和四海商会寄过来的各种航海日记,以及见闻。
徐闻因为事务繁忙,这些东西送来之后,只是简单翻阅一下。
满足自己的好奇感后,便束之高阁,结果都便宜了徐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文有徐谦,武有徐华,两个哥哥撑起了徐家的二代。
徐明就可以毫无负担地扑在自己的爱好上,最终说服徐闻,让自己走上了这条路。
徐明舍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选择和大海搏命。
他很清楚,现在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做准备。
而他的学习情况,每天都汇集成册,通过暗卫的渠道,以最快的时间,出现徐闻面前,也让想念儿子的朱月蓉能够缓解一下思念之苦。
看到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成普通航海学员三个月的学习任务,徐闻心中大感欣慰。
以前看这小子吊儿郎当,文不成武不就的,原来是心思不在这些上面。
现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不也挺快吗。
朱月蓉什么做不到,只能在王府内修了个佛堂,而徐明吃斋念佛祈祷。
徐闻只能感慨,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航行在大洋之上,唐赛儿和八百健儿虽然已经经过一个月的适应训练,也上船在近海溜达过。
可当真正出了海,一个个都现了旱鸭子的原形。
她站在长风号的姊妹舰,云帆号上,面色苍白,忍住胸口不断上涌的恶心感,询问道。
“船长,我们距离目的地还有多久?”
现在郑和,四海商会都财大气粗,长风号同级一鼓作气建了四艘,而且做到了同时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