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如何将这强大的电流合理应用,成为摆在众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胡亥再次召集朝中大臣、学者以及墨渊的研究团队,齐聚咸阳宫议政殿,共同商讨对策。一时间,殿内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非凡。
一位大臣率先起身,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利用电流驱动机械,如此一来,我大秦的生产效率必将大幅提升,无论是纺织、冶炼还是其他行业,都能实现飞跃式发展。”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还能通过电力传输,让动力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就像蒸汽机车连接了大秦的版图,电力也能让大秦的动力无处不在。”
此时,一位来自沿海地区的学者站了起来,恭敬地说:“陛下,臣家乡临海,潮汐涨落的力量巨大,臣斗胆提议,或许可以研究利用潮汐来发电,如此稳定的自然之力,若能为我所用,定能惠及大秦。”
还有一位对天象颇有研究的术士也起身进言:“陛下,风亦蕴含着无尽能量,可制作巨大的风车,利用风力转动来发电,尤其是在空旷多风之地,此方法大有可为。”
胡亥认真倾听着每一个建议,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时而提出疑问,深入探讨可行性。经过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决策。
胡亥大力支持将电力应用于工业生产。在咸阳郊外,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高耸的烟囱冒着袅袅青烟,这不仅象征着大秦工业的蓬勃发展,更标志着大秦工业革命的开端。工厂内,电动纺织机飞速运转,梭子在丝线间快速穿梭,织出的丝绸质地更加细腻,花色更加精美,不仅在国内备受欢迎,还远销海外;电动冶炼炉火力更旺,通红的铁水在高温下翻滚得更加热烈,钢铁的冶炼速度大幅加快,为大秦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筑长城、建造宫殿、铺设道路等,提供了充足而优质的材料;电动起重机高高耸立,巨大的机械臂轻松吊起沉重的货物,原本需要众多人力耗费大量时间的装卸工作,如今变得高效快捷,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度。电力驱动的机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工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
在能源探索上,胡亥批准在沿海地区开展潮汐发电的研究与建设。墨渊带领团队前往海边,实地考察潮汐规律,设计建造巨大的堤坝和水轮机。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终于成功利用潮汐的涨落驱动水轮机转动,产生稳定的电流,这些电力被输送到沿海的城镇和工厂,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发展。潮汐发电的成功应用,为大秦的工业革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支持,使得沿海地区的工业生产有了更可靠的动力来源。
同时,在北方广袤的平原和山口地区,巨大的风车拔地而起。工匠们精心制作巨大的风叶和坚固的支架,利用风力带动风车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这些风力发电站不仅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还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风力发电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大秦的能源结构,为工业革命的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工厂和作坊能够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更高效的生产。
在农业方面,胡亥指示墨渊研究电力灌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研究团队成功发明了电动水泵。在干旱的农田旁,农民们满怀期待地启动电动水泵,只见清澈的河水如欢快的银龙,沿着沟渠源源不断地流入干涸的农田。干裂的土地渐渐湿润,农作物在水分的滋养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农民们的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笑容。不仅如此,在胡亥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下,研发团队又成功研制出了电动耕地机。以往,耕地需要健壮的耕牛和大量人力协同劳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农民们十分辛苦。如今,电动耕地机只需一人操作,便能轻松翻耕大片土地,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使得耕种效率大幅提高,为农业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与工业革命的浪潮相呼应,进一步推动了大秦经济的全面发展。
随着电力在大秦工业、农业等各领域的深入应用,整个国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商业更加发达,大秦的商品凭借着高效的生产和精美的品质,在海外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各国的商船纷纷停靠在大秦的港口,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的使者、学者、商人纷至沓来,他们惊叹于大秦先进的技术,虚心学习大秦的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思想,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大秦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站在咸阳宫的城楼上,胡亥俯瞰着这座繁华的城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上,人们穿着鲜艳的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整齐,生意兴隆。远处,工厂的烟囱冒着青烟,农田里农作物茁壮成长,风力发电站的风车悠然转动,一片生机勃勃。他深知,大秦的工业革命已然拉开序幕,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在他的带领下,大秦必将沿着创新发展的道路,朝着更加繁荣富强的方向大步迈进,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