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倭人夜袭大秦皇宫,将皇后赵灵儿掳走,大秦皇帝胡亥心急如焚,亲自出马解救皇后。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后,胡亥成功救出皇后,可也因此对倭国的狼子野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当即决定兴兵征讨倭国。
且说救回皇后之后,胡亥怒火中烧,可也深知战争不能盲目。他想起了工部尚书墨渊,这墨渊多年来勤勤恳恳,把工部治理得有条不紊,不管是器械研发,还是工程营造,都立下了赫赫功劳。
这日,胡亥满怀期待,主动把墨渊召进了宫中。一见面,胡亥便迫不及待地展开自己凭借记忆绘制的兵器草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墨卿呐,如今咱们大秦即将征讨倭国,依我看,那些常规武器在海战和登陆作战中,怕是难以占据上风。我琢磨许久,要是能有一款射速超快的强力武器,定能在战场上出其不意,大获全胜!”
墨渊恭敬地听着,听到陛下这新奇的想法,心中大为震撼,连忙拱手赞叹:“陛下圣明!臣也一直想着改良武器,可这其中的难度,实在是不小。”
胡亥爽朗一笑,上前拍了拍墨渊的肩膀,自信满满地说:“墨卿不必担忧,此番,我便与你一同想办法!”
自那之后,胡亥和墨渊一头扎进了工部工坊。胡亥凭借现代枪械知识,提出多枪管同时运作的大胆设想。墨渊则带领一众工匠,将这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一步步细化成切实可行的方案。他们采用多枪管旋转设计,利用机械传动,让多个枪管依次旋转发射,大大提高了射击频率。在动力驱动的选择上,历经波折,尝试了多种方式,最终确定了手摇式驱动。这手摇式驱动,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实在是妙!经过无数次的调试和改进,加特林的雏形渐渐有了模样。为了让加特林能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胡亥又提议设计可调节的支架,如此一来,既能稳稳地固定在战车上,又方便士兵手持操作,灵活得很!
与此同时,胡亥又想到了另一关键难题——海上航行的方向辨别。他深知,在茫茫大海上,若是没有精准的导航,再强大的军队也如无头苍蝇。于是,胡亥再度与墨渊商议:“墨卿,这海战之中,方向的把控至关重要。我听闻有一种名为指南针的器物,虽已有雏形,却还不够完善。若能将其改良,制作出更为精准的罗盘,我军在海上便能如虎添翼。”
墨渊深以为然,当即带领工匠们投入到指南针罗盘的研究中。他们先是查阅了大量古籍,从先辈们对磁石特性的记载中寻找灵感。墨渊发现,现有的指南针虽能指示方向,但在实际使用中,受风浪、磁场干扰等因素影响较大,准确性欠佳。于是,他决定从改进磁针和优化方位盘入手。
墨渊尝试用不同材质的金属与磁石进行搭配,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合金,制成的磁针磁性更强,且稳定性大大提高。在方位盘的设计上,他摒弃了以往简单的刻度标识,而是精确地将圆周分为三百六十度,详细标注了各个方位,使得方向的读取更加准确。
为了让罗盘在颠簸的海船上也能稳定工作,墨渊又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悬挂装置,利用重心原理,使磁针始终保持水平,不受船体晃动的影响。同时,他还在罗盘周围添加了一圈防护外壳,既能保护内部精密结构,又能防止海水侵蚀。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墨渊成功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的指南针罗盘。这款罗盘不仅精度极高,而且操作简便,实用性远超以往。
咱们再把目光转到倭国那边。倭国国君得知大秦正在筹备进攻,顿时慌了神,急忙召集一众谋士商议对策。其中有个叫山本一郎的谋士,上前献上一计:“陛下,大秦实力强劲,咱们正面交锋怕是胜算渺茫。依臣之见,他们若跨海作战,沿海的咽喉要道必定是关键之处。咱们可在那里设下重兵埋伏,布置拒马、陷阱,再安排弓箭手与武士隐藏其中,只等秦军登陆之时,给予他们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