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右关出现实脉,会出现心腹部位疼痛的症状。
- 若右关出现弦脉,表明脾脏虚弱,可能会出现不能进食的症状。
- 若右关出现紧脉,会出现嘈杂不适、呕吐的症状。
- 若右关出现洪脉,会出现心腹部位结聚疼痛的症状。
- 若右关出现沉脉,必定是有冷气积聚,令人不安。
- 若右关出现涩脉,是饮食损伤脾胃,实际上是因为血虚不足。
- 若右关出现迟脉,表明中焦部位稍微寒冷。
- 若右关出现伏脉,会出现霍乱吐泻的症状。
- 若右关出现濡脉,预示着水臌(一种病症)的病症很可怕。
- 若右关出现弱脉,表明气短,需要进行补益。
- 若右关出现数脉,是胃火旺,会出现口渴的症状。
- 若右关出现大脉,是狂阳之气损伤了胃腑。
- 若右关出现小脉,表明脾胃的血液不足。
- 若右关出现虚脉,必须补充脾胃的津液。
- 若右关出现微脉,应当温暖气海部位的寒气。
- 若右关出现细脉,要担心会出现肚腹泄泻的症状。
- 若右关出现急脉,是脾脏受到损伤,难以安卧。
- 若右关出现代脉,是肝脏气绝,此时如果患者安静,反而没有救治的希望。
- 若右关出现结脉,是脾脏受到损伤,气机郁滞在下部。
- 若右关出现促脉,是脾脏缺乏肾火的滋养。
- 若右关出现革脉,是在脾胃虚弱(土崩)的时候,气机外泄。
- 若右关出现动脉,会出现中焦部位有火邪灼烧的恐惧。
- 若右关出现毛脉,是胃土旺盛,容易动肝火。
- 若右关出现耎脉,表明是可以增加饮食的健康之人。
- 若右关出现钩脉,表明脾气安稳。
- 若右关出现静脉,表明能够舒畅地享受饮食强健的愉悦。
- 若右关出现石脉,是胃因为寒冷而出现泄泻的症状。
- 若右关出现坚脉,是邪气必定会聚集在脏腑之中。
- 若右关出现躁脉,必定会苦于津液干涸,并且容易呕吐。
- 若右关出现搏脉,要担心因为胃火过旺而引发的狂病。
- 若右关出现散脉,是肢体懈怠,不能抬举。
接着看看尺部的脉象情况:
- 左尺脉象:
- 若左尺出现浮脉,表明肾水亏虚,会出现双耳同时失聪的症状。
- 若左尺出现芤脉,会出现小便频数且多有脓血的灾祸。
- 若左尺出现滑脉,表明水湿侵入腰部,会产生疼痛。
- 若左尺出现实脉,表明膀胱有水液闭阻,小便不通。
- 若左尺出现弦脉,会出现腰腹部位沉重滞涩、疼痛的症状。
- 若左尺出现紧脉,会感觉耳朵像有蝉鸣一样。
- 若左尺出现洪脉,是肾水被熬干,会出现消渴的症状。
- 若左尺出现微脉,会出现盗汗淋漓不止的症状。
- 若左尺出现沉脉,表明肾精寒冷如冰。
- 若左尺出现涩脉,是阴寒之邪导致疝气结聚。
- 若左尺出现迟脉,表明下焦部位寒冷。
- 若左尺出现伏脉,表明阳气不能上升。
- 若左尺出现濡脉,表明寒湿之邪侵犯肾脏。
- 若左尺出现弱脉,会出现双足骨骼酸软的症状。
- 若左尺出现大脉,是肾脏因为遗精而干涸。
- 若左尺出现小脉,表明肾水消耗不多。
- 若左尺出现虚脉,表明心肾不交。
- 若左尺再次出现微脉,是寒冷之气侵入关元部位。
- 若左尺出现细脉,表明骨髓寒冷,小腿枯槁。
- 若左尺出现数脉,是肾水少,虚火沸腾化为痰邪。
- 若左尺出现急脉,会出现疼痛进入阴囊的症状。
- 若左尺出现短脉,表明没有长寿的福气。
- 若左尺出现代脉,表明肾精衰败,几乎断绝。
- 若左尺出现结脉,是邪气侵袭肾水,不能消散。
- 若左尺出现促脉,是骨髓消耗,导致足部不能行走。
- 若左尺出现革脉,表明精关不闭(遗精等症状)。
- 若左尺出现动脉,必定会在魂梦中经常出现遗精的症状。
- 若左尺出现毛脉,表明肾精消耗,虚火(龙火)即将旺盛。
- 若左尺出现耎脉,表明肾脏虚弱,这种脉象相对适宜(提示需要调理)。
- 若左尺出现钩脉,表明阴气平和,是健康之人。
- 若左尺出现石脉,表明肾精没有倾泄丢失的担忧。
- 若左尺出现坚脉,是邪气侵入骨髓。
- 若左尺出现躁脉,表明肾脏难以与心脏相交。
- 若左尺出现搏脉,表明膀胱有热邪闭阻,出现淋证(小便不畅等症状)。
- 若左尺出现散脉,表明肾水即将在短时间内断绝。
- 右尺脉象:
- 若右尺出现浮脉,表明心火旺盛,会出现大肠便秘的症状。
- 若右尺出现芤脉,会出现大便下血,颜色赤红的症状。
- 若右尺出现滑脉,表明痰邪流注到足部,会造成灾祸。
- 若右尺出现实脉,表明小便淋沥不畅,有火邪涩滞,难以排出。
- 若右尺出现弦脉,表明肾脏受到风邪侵袭,有所损耗。
- 若右尺出现紧脉,会感觉肚脐周围像被虫咬一样。
- 若右尺出现洪脉,是心火上炎,会出现梦遗的症状。
- 若右尺出现微脉,会出现肠鸣泄泻的症状。
- 若右尺出现沉脉,表明腰部寒冷如水。
- 若右尺出现涩脉,是逆冷之气导致肠道气血崩漏。
- 若右尺出现迟脉,表明小腹部位阴气凝聚。
- 若右尺出现伏脉,表明阴气更加闭阻。
- 若右尺出现濡脉,表明腰部冷痿(痿软无力)。
- 若右尺出现弱脉,会出现双腿气机乏弱的症状。
- 若右尺出现大脉,表明命门之火衰败,影响身体机能。
- 若右尺出现小脉,表明相火(命门之火)衰弱不旺。
- 若右尺出现虚脉,表明水火(心肾)都缺乏。
- 若右尺再次出现微脉,是寒冷之气贯通腹部内部。
- 若右尺出现细脉,表明命门虚寒,肾精外泄。
- 若右尺出现数脉,是心火上炎,肾水随之而上逆,引发气喘。
- 若右尺出现急脉,会出现小腹增添疼痛的症状。
- 若右尺出现短脉,表明必定含有怯懦畏惧的羞耻。
- 若右尺出现代脉,表明相火熄灭,生命即将消亡。
陈士铎说:脉象有时会同时出现多种表现,以此来观察病情的变化,也必定会有单独出现的脉象来显示病症的常规表现,常规和变化的规律不可以不分别进行观察。鬼真君先讲述了脉象的变化情况,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变化的情况应该了解;接着又讲述了脉象的常规表现,是为了让人们熟悉常规的情况应该清楚。了解了常规之后才能通达变化,这样又怎么会在治疗常规病症时出现失误呢。
又说:脉象如果不分别观察各个部位,那么病情就不可能了解到,因此寸关尺部位必须分别观察其脉象。
又说:有一种脉象是寸关尺部位没有脉象显示,而脉象出现在列缺穴之间的情况。世人认为这是反关脉,这其实是因为经脉气血虚弱而络脉气血旺盛。因为经脉气血虚弱,所以不在寸关尺三个部位显现脉象;因为络脉气血旺盛,所以脉象在列缺穴之间显现。
一般来说,直行的是经脉,而旁行的是络脉,列缺穴正是络脉上的穴位,位于两手交叉时食指尽头处,两筋骨的缝隙中间,属于肺经的络脉,并且别走阳明经的络脉。这个部位原本就有动脉,脉象应该是轻微的搏动,不应该是大幅度的搏动。现在寸关尺三个部位没有脉象,而此处的脉象大幅度搏动,并且也呈现出类似寸关尺三部脉象的特征,这是阳气胜过阴气的表现。《千金翼》中说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说的正是反关脉。也应当分别观察此处脉象的搏动情况,以此来辨别疾病。
又说:寸关尺分别对应上中下三个部位。心肺位于上部,所以用寸部来观察,象征着天;肝脾位于中部,所以用关部来观察,象征着人;肾位于下部,所以用尺部来观察,象征着地。医学理论必须统合天地人来进行论述,这样医学才没有遗漏的意义;脉象的诀窍也必须结合天地人来展示方法,这样方法才不会有隐藏的情况。这并不是喜欢说一些宽泛宏大的话,实在是如果不这样做,那么这些方法就不能算是完备的。
又说:寸关尺分别对应上中下部位进行切脉,这是正确的。然而其中有上部脉象兼见中部脉象特征的情况,有中部脉象兼见下部脉象特征的情况,有中部脉象兼见上下部脉象特征的情况,这些又不可以不知道。比如寸脉浮并且连贯到关脉,关脉数并且连贯到尺脉,或者关脉大并且连贯到寸脉和尺脉的情况就是这样。这就应当综合寸关尺三部脉象一同观察,又不可以只关注寸脉而不涉及关脉,只关注关脉而不涉及尺脉,这需要在临床诊断切脉时灵活变通。
又说:脉象应该分别观察来辨别虚实,然而也有综合寸关尺三部脉象来分辨虚实的情况。大致来说,左手寸关尺三部脉象都旺盛的,大多是外感病症居多;右手寸关尺三部脉象都旺盛的,大多是内伤病症居多,并非仅仅是左寸脉旺盛就是外感,右寸脉旺盛就是内伤。
又说:对寸关尺三部脉象分别观察之后,又应该综合观察。不分别观察就不能了解脉象的细微之处,不综合观察就不能得到脉象的整体情况。所以分别观察的时候,应当用一根手指切按脉象;综合观察的时候,又应当用三根手指切按脉象。
又说:查看寸关尺三部的脉象,应当先切按关脉,然后查看寸脉,最后查看尺脉,左右两边都是如此。
又说:现在的人查看脉象,男子先看左手脉象,女子先看右手脉象,男女的脉象又何尝有差异呢,实在不必如此拘泥。
又说:凡是人的脉象,可贵之处在于有胃气。胃气,就是平和的脉象,无论寸关尺哪个部位,下指切脉的时候感觉到有平和的脉象特征,就是有胃气的表现,并非只有右关脉平和才是有胃气。
又说:脾和胃互为表里,胃生病那么脾必定生病,脾生病那么胃也会生病,生病的时候又怎么会有胃气呢。所以脾脉和胃脉要一同观察,因此脾胃的脉象都在右关部位切按来判断。
又说:胃气旺盛而脉象反而更加微弱,胃气衰败而脉象反而更加旺盛。所以右关脉太旺盛,反而是胃气虚弱的表现。然而右关脉的旺盛,又往往是由左关脉的旺盛引起的,左关脉旺盛而右关脉不能衰弱,这是肝木克制脾土的现象,这一点又不可以不知道。
又说:三部的脉象,前人认为尺脉是根本,似乎切脉重点在于尺脉。却不知道如果根本先被拔除,固然枝叶难以繁茂,然而如果过度摧残,就如同狂风大雨拔起树木、折断树枝,树根也会随之枯竭,所以脉象必须综合三部脉象来观察。
又说:寸关尺各自有内外之分,尺外、尺里、关外、关里、寸外、寸里都是从左右来区分内外,而不是从上下区分内外。我注释《内经》的时候,已经详细地论述过了。而鬼真君没有提及这一点,大概是为了列举要点来告诉人们罢了。
又说:脉象分为三部,上部是寸脉,中部是关脉,下部是尺脉。寸脉内部又分为左右,左手寸脉候察心脏,而心包络、膻中统括在其内部;右手寸脉候察肺脏,而胸脘、咽喉统括在其内部。关脉内部又分为左右,左手关脉候察肝脏,而胆、胁肋、膈统括在其内部;右手关脉候察脾脏,而胃统括在其内部。尺脉内部又分为左右,左手尺脉候察肾中的肾水,而小肠、膀胱、小腹、股膝统括在其内部;右手尺脉候察肾中的命门之火,而大肠、腰部、小腿统括在其内部。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的不同,上焦属于寸脉所候,中焦属于关脉所候,下焦属于尺脉所候,不可以在右肾来候察三焦。命门是十二经脉的主宰,虽然不属于右肾,但又不得不从右肾来候察它,部位既然明确了,切脉自然就没有疑惑了。
又说:鬼真君所划分的脉象部位,全都以《内经》为准则,与王叔和所确定的有很大的差异,世人看到这些没有不感到惊异的。然而鬼真君正是担心人们感到惊异,所以只说五脏的脉象而不说六腑的脉象。我担心脉象部位不明确,又将依据什么来诊脉呢,所以在前文中详细列举出来公之于世。只是推究鬼真君的意思,大概认为只要知道五脏的脉象,就不必再提及六腑的脉象了。我再次详细说明这些,似乎有些啰嗦了。
又说:五脏各自有与之互为表里的腑,心脏与小肠互为表里,肝脏与胆互为表里,肺脏与大肠互为表里,脾脏与胃互为表里,肾脏与膀胱互为表里。表的部位生病那么里的部位也会生病,原本就相互关联密切,所以治疗里证正是用来治疗表证的方法,何必区分表证就是表证,而不归属五脏,里证就是里证,而不归属六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