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从来就不属于家常菜,因为家常做它实在是太累了。
曹桂香让秦淮先对比没处理的海参和郑思源处理好的海参,然后细细跟秦淮讲解了一番海参的特性,和它正常情况下的食材搭配以及烹饪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堆料以及时间,才能啃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曹桂香光讲解就讲了20多分钟,非常细致的一步步拆分讲的,让秦淮充分理解用海参当包子的主料是一件多么有创意力的事情。
然后曹桂香肯定了郑思源的处理,说郑思源处理的海参非常漂亮和标致。
正在揉面的郑思源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背。
最后曹桂香让秦淮自己试试。
搞砸了没关系,本来就是便宜海参成本不高,实在不行还可以用芥末和鸡汁做凉拌海参,能吃。
曹师傅这里有的就是方子。
秦淮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刚刚学蟹黄烧麦的时候。
因为不懂和不了解食材,他不能一上手就学做点心,而是要从最基础的熟悉食材处理食材开始学起。
和学蟹黄烧麦时一样,他边上都有一位非常细心且耐心的师傅,在他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指正,单纯的指正没有任何指责。
哪怕这个问题非常常识性,在这位细心且耐心的师傅嘴里都会变成是个人都会犯的问题,你会出现这种问题很正常。我们出现一次这个问题改就行,出现了两次记住,出现了三次说明这个问题发现对了,你就是在这方面不擅长我们多加学习和纠正。
虽然曹桂香嘴上说她没有收过徒弟,也不敢收徒弟怕误人子弟,但是秦淮觉得曹桂香如果当师父的话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师父。
和黄胜利一样很好的师父。
等秦淮学完海参已经是下午2点46分。
不是秦淮已经彻底学会了,是曹桂香该出门和好姐妹去公园唠嗑了。
“小秦等你萝卜练完了来虬县,别忘了给你曹师傅我还有张爷爷做一顿双蟹包,我真的是太好奇这个包子究竟是什么味道了。”曹桂香起起身拿帆布包,边走边说。
“一定,就是以我练菜的速度可能那时候双蟹包还没学会。”秦淮苦笑。
“没学会更好,给你张爷爷多做点,他下次再买菜买错就让他天天早上吃你做的这个双蟹包。”
“没学好的一定特别难吃。”
秦淮被曹桂香逗笑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笑着说:“那我一定多做点,做半个月的量!”
“好好做,有什么调味上的问题随时发微信问我。你曹师傅我虽然不会,但是调味水平还是有的,没准也能出出主意。”说话曹桂香就挂断了视频通话,出门逛公园了。
秦淮这边也把刚刚处理好的海参放起来,准备晚些时候按照曹桂香给的方子做凉拌海参,洗手围观郑思源做双蟹包。
郑思源那边面已经揉好了,正在处理海参。
他在炸海参。
这种神奇的处理食材的方式把秦淮惊到了,他虽然不是很了解海参这个食材,但是刚刚也紧急上了一个多小时的课。
曹桂香没讲这一段啊。
曹桂香讲的海参要么是红烧、要么是用高汤煨煮,要么是凉拌,主要的烹饪方式是红烧、焖和炖煮。
这个炸是什么新模式
这个点心也未免太有创造力了吧。
最关键的是,王大爷给的方子上没有说要炸海参呐。
郑思源该不会是做了一个违反祖宗的决定吧
秦淮震惊走近,问:“为…为什么要炸海参”
虽然仅仅是把切丝的海参过油炸了几秒,但这也很违背祖宗了,海参有炸这种做法吗
“海参炸不是会变成一滩水吗”秦淮弱弱地问。
“所以我只是过油炸几秒。”郑思源说,“如果用新鲜蟹黄做的双蟹包不需要过油炸,但是用蟹黄酱做的需要。”
“我知道你有双蟹包的方子,那个方子我也看过,上面没有这个步骤。但是这个过油炸其实也是我师公无意中发现的,加上这个步骤口感会变得不一样,和蟹黄酱的搭配也会更好。”
“等下你吃了就知道了。”
秦淮还是不明白井师傅是怎么会发现海参过油炸会让双蟹包的味道变得更好的。
“那井师傅当初是…怎么发现的”秦淮有些好奇地问。
郑思源沉默了。
“是我爸。”
“据说是有一批老食客送来了很多海参,那个年代非沿海地区很难见到海参,我爸作为一个白案点心师傅,平时制作和触碰海参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那个时候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质问权威。”
“海参不能炸是常识,没有厨师会把海参炸着给客人吃。我爸非不信邪,觉得不能炸太长时间,过油炸几秒让海参表皮变得更酥脆也未尝不可,他还试过裹淀粉炸。”
“反正就……这么发现了。”
秦淮:……
不愧是你啊郑师傅。
“所以我爸有的时候说我太过死板,不懂得创新我从来不理他。”
“他就是太懂创新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有时候都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创新的,他不光炸海参、还炸燕窝,甚至还裹着淀粉炸过鱼翅。”
“我妈说他那时候就是跟风爱吃炸鸡,所以什么都想扔进油锅里炸一下。”
秦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