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尝试了各种新型合金材料,如钛合金、镍基合金的改良配方,试图通过调整元素比例和加工工艺来满足电磁轨道炮的需求。
此外,各种复合材料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陶瓷 - 金属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
他们在实验室里,通过各种先进的设备,对这些材料进行高温、高压、电磁干扰等模拟环境测试,观察材料的性能变化,记录每一个数据,为找到最合适的材料而不懈努力。
日子就在这样紧张而充实的科研工作中一天天过去,科研基地里灯火通明,昼夜不息。
苏云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饿了就匆匆泡一碗泡面,简单对付一下;累了就直接趴在堆满资料的桌子上眯一会儿。
他的坚持和执着,如同燃烧的火炬,感染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
团队成员们也都被他的精神所鼓舞,没有人喊累,没有人退缩,大家都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默默付出。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仿佛穿越了漫长而黑暗的隧道后,能源小组迎来了曙光。
他们找到了一种新型的超导电池技术。
这种电池宛如一颗璀璨的科技明珠,能够在瞬间释放出令人惊叹的巨大能量,其能量输出密度之高,远远超出了传统电池的范畴。
而且,它还具备快速充电的卓越性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再次储备足够的能量,为下一次发射做好准备,完美地解决了电磁轨道炮的供能难题。
几乎在同一时间,材料小组也传来了喜讯。
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特殊的陶瓷 - 金属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是他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仿佛融合了陶瓷的耐高温、绝缘特性和金属的高强度、良好导电性。
它不仅能够承受电磁轨道炮发射时产生的高温和高压,在极端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的物理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够与电磁轨道炮的电磁系统完美配合,大大延长了炮管的使用寿命,为电磁轨道炮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攻克了供能和材料这两大关键难题后,团队迎来了电磁轨道炮的组装和调试阶段。
科研基地的试验场上,气氛庄重而紧张。
科研人员们如同精心雕琢艺术品的工匠,小心翼翼地将各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
每一个螺丝的拧紧力度,每一根线路的连接方式,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查和精确的计算。
苏云更是亲自监督整个过程,他的目光如同鹰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确保每一个步骤都万无一失。
经过紧张而细致的组装,第一门凝聚着团队无数心血的电磁轨道炮终于在科研基地的试验场上组装完成。
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犹如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散发着冰冷而强大的气息,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它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