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的发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在场的许多记者都被他的阐述所打动。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各国记者纷纷踊跃提问,苏云都一一耐心解答,进一步澄清了事实,让更多人看到了鹰酱抹黑言论背后的险恶用心。
这场发布会通过各大国际媒体平台传播开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原本对我国持怀疑态度的国家和民众,开始重新审视我国军事技术发展的真实情况,鹰酱的抹黑言论逐渐失去市场。
在有力回击国际抹黑的同时,苏云在国内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他深知,军事技术的突破不应仅仅局限于国防领域,还应反哺民用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苏云将目光投向了电磁轨道炮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潜力,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他发现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研发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
苏云召集了国内顶尖的交通科研团队、工程师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商讨电磁轨道炮技术与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研发的融合方案。
在首次研讨会上,苏云向大家介绍了电磁轨道炮的核心原理:“电磁轨道炮是利用电磁力将炮弹高速发射出去,其关键在于强大而稳定的电磁驱动系统。
而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同样依赖电磁力来实现列车的悬浮和推进,如果我们能够将电磁轨道炮技术中的部分成果应用到列车研发中,有望大幅提升列车的速度和稳定性。”
交通科研团队的资深专家李教授听后,兴奋地说道:“苏博士,您的这个想法太有前瞻性了!但要实现技术转移,还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列车的运行环境与军事应用场景截然不同,我们需要确保电磁驱动系统在民用环境下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对乘客的电磁辐射影响等问题。”
苏云点头表示认同:“李教授说得没错,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我们科研团队在电磁屏蔽、能量控制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接下来我们将与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于是,一场跨领域的科研攻关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科研人员们分成多个小组,分别针对不同的技术难题展开研究。
材料小组负责研发新型的电磁屏蔽材料,以确保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符合安全标准,不会对乘客和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能量控制小组则致力于优化电磁驱动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使其在满足列车高速运行需求的同时,降低能耗。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测试,材料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复合电磁屏蔽材料。
这种材料不仅轻薄,便于安装在列车车厢上,而且能够有效屏蔽电磁辐射,经过严格检测,完全符合民用安全标准。
能量控制小组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通过改进电磁轨道炮技术中的能量管理模块,开发出一套适用于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高效能量控制系统,使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降低了近 30%,同时提升了速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