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说,才能让约书亚更好地理解。
美国学生在社交、阶层方面,天然要比中国学生更敏感。
这是美国学生在从小生长的环境中,自然熏陶形成的。
这其中就涉及了美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文化、种族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解释起来非常复杂。
-
阿尔弗雷德琢磨了下,还是决定从之前的谈话中切入。
“约书亚,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不同社团之间存在阶级差异。”
“社交圈实际上也是阶级的一种体现,它不仅仅是所谓的志同道合那么简单。”
顾安都不禁有些感慨,又是“阶级”,感觉阶级无处不在是怎么回事?
阿尔弗雷德接着说:“社交圈里,核心成员的社交地位决定了圈子层次和影响力。”
“那些想提升自己社交地位的人,会努力与比自己社交地位更高的人建立联系。”
“通过将对方拉进自己的社交圈中,抬升自己的社交地位。”
顾安一针见血指出:“其实就是虚荣、好面子。”
阿尔弗雷德笑着点头,约书亚还是这么敏锐。
实际上在学校,很多学生之所以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交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渴望在同龄人中获得自尊和认可。
然而一旦步入社会,情况又有所不同。
能否进入更高层社交圈,成为了实现阶层跃迁的关键。
因此,许多人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挤进上层社交圈。
希望能在这样的社交场合中找到机遇。
不过,阿尔弗雷德这会儿并不打算向顾安解释这些。
他顺着顾安的话往下说:
“虚荣、好面子?没错,就是这样。”
“关键是,约书亚,你原本的社交地位就不低,之前碍于我和布鲁克的限制,那些人不敢擅自接触你。”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
“但是,自你加入多个社团,结识了克拉尔他们后,你便向外界发出了愿意被接触的信号。”
说到这里,想着让顾安对“玫瑰”有个心理准备,阿尔弗雷德还是补充道:
“尤其是当你被宣布为校园之星的候选后,这些人的兴趣和热情便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在顾安的疑惑中,阿尔弗雷德接着说道:
“约书亚,一旦你被评选为校园之星,你的社交地位将位于整个学校的顶点。”
“无数人会渴望进入到你的社交圈中。”
顾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仅凭一个校园之星的名号?”
阿尔弗雷德点头:“是的,就是这样。”
迟钝如顾安,这时也意识到,校园之星可能并非他想象中的那般简单,其中必定隐藏着别的东西。
“阿尔,校园之星不只是个单纯的荣誉吧?”
阿尔弗雷德犹豫了。
他不确定现在该不该跟顾安讲 “玫瑰” 的真相。
想到之后要带顾安参观校长办公室的历届 “玫瑰” 收藏室,他决定再等等。
结合历届“玫瑰”的事迹再进行讲解,能让顾安理解得更透彻。
阿尔弗雷德神色严肃:
“约书亚,校园之星确实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里面涉及的东西有些复杂,我暂时无法全部告诉你。”
“等评选结果出来后,我再详细向你解释,好吗?”
顾安一听就明白了,校园之星肯定很重要,不然阿尔弗雷德不会这么慎重,便点头表示愿意等。
毕竟当前焦点并非在校园之星的评选上。
(请看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