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文韬把事情和幺舅说了说。
这事文韬根本没有在黑洞内部宣布,完全属于乾坤独断。
幺舅听后却真的傻了眼。
“这……有点离谱了啊!如果成了,黑天鹅真的由我们做主?”
“是,但成不成还不知道。”
“怎么突然谋划了这么大一步棋,是因为要做网游了吗?”
文韬摇摇头。
“我们不可能一直做单机游戏的,英雄联盟、地下城之后,吃鸡迟早上线。在网游与企鹅竞争是难以避免的结局。
当然不是说怕了企鹅,真要竞争黑洞也不怕,谁输谁赢也难以下结论。
重要的是之后的手游市场,这是一个赚钱的地方,我需要企鹅的游戏部门来维持手游的运营和更新,光靠一个姚小光搞不过来的。”
幺舅还是有点不太理解。
“我们自己搞不行吗?”
文韬自己是知道的,单凭研发10个企鹅都不是黑洞的对手,可运营就要反过来了。
哪怕文韬能知道企鹅的一些运营模式,其实也没办法照搬。
问题就出在社交帝国的含金量上面了。
企鹅游戏的运营模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要详细说,那会很长。
简单来说,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是验证产品的市场匹配度。
这里面有几个企鹅自己创造的标准,像什么一阶登录比、二阶登录比、有效用户、留存用户等。
企鹅用一系列复杂的方式,但本质上依旧是在计算留存率。
比如,这套模式曾经救过王者荣耀一命。
测试时,王者荣耀的一阶留存率没有达到40%(一周内登陆2天以上)。
然后项目被紧急叫停,进行了大改,然后才把留存率做上去的。
之后便是验证商业可行性。
同样是一串十分复杂的计算方式之后,企鹅就能知道游戏的营收该怎么去实现,该怎么给团队定KPI。
接下来就该市场投放了,这也是只有企鹅能办到的地方。
拥有巨量的用户群体,这是先天优势。
资源是有限的,哪怕是自己的用户,也需要更加精准的投放才能达到最佳收益。
利用庞大社交帝国建立起来的用户画像和用户资料,企鹅可以轻松做到精准投放这一原本十分困难的举动。
事实上,在完成以上步骤后,企鹅的游戏就已经获得了大量用户,商业化系统也搭建完成,游戏也已经可以不经过运营干预而进行产品自主转化了。
但还有一步是利益最大化,这也是运营最多的工作。
维持用户活跃,延长游戏生命周期。
提高渗透率,刺激用户当日首次消费。
提高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指一段时间内,电信运营企业平均每个用户贡献的通信业务收入),引导用户单日高额付费。
总结来说:
1.从游戏项目研发开始,运营团队就已经介入,参与游戏策划、测试、投放的全过程。
2.以测试数据为依据,分配市场资源。拆解运营指标,提升各项数据,为目标开展精细化运营。
3.尽可能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