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4章 孔鲋回乡(1/2)

常奉府如今除了儒家那些博士,还有赵凌从孟巍然那里收来的法家门生,以及墨家、道家、阴阳家、农家的门人。

赵凌不再坚持法家独尊,诸子百家的门人齐聚咸阳,也被赵凌先收拢到常奉府。

大秦不再是法家独尊,常奉府也不再全是儒家门生。

他们虽各有门派,但都归冯瑜管。

哪怕孔鲋回到常奉府,也已经夺不了冯瑜的权。

冯瑜身为赵凌的得意门生,对诸子百家皆有涉猎。

在三川郡时又常与墨知白往来,墨家门生们与他关系匪浅,对他佩服有加,墨家之人来到咸阳,又多亏了他的照拂,自然以其马首是瞻。

法家与儒家的人聚于一堂,编撰《万民典》的时候,之前是偶有争执,但在扶苏和冯瑜镇压之下,也就只是互不理会。

孔鲋回来之后,矛盾再次升级。

李斯的弟子吴公身为法家的领袖,面对孔鲋大谈仁义治国的时候,立即反驳道:“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

他这话就是《商君书·画策》中的原话,就是说,仁义只能约束个人,无法形成强制性的国家秩序。

孔鲋冷笑道:“陛下如今已不重用法家,仁政治国是必然的!”

儒家主张以仁政、礼治、民本治国,与法家的专制、法治、功利形成尖锐对立,基本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各有各的道理,赵凌杀了李斯,重用儒家,也给了些承诺,这也导致孔鲋产生了错觉,以为赵凌是打算以儒家的主张治国。

《万民典》集百家之言,儒家和法家的学说几乎对立,这若是都写在同一本书上,似自相矛盾,如何教化百姓?

墨家和农家的门生他们倒是悠闲地在旁边看热闹。

新任常奉张苍坐在一旁沉默不语,没有搭话。

常奉府现在的水实在太深了,诸子百家就算了,还有天子门生,还有长安候扶苏在,别人都没搭话,他当什么出头鸟啊。

也亏的之前孔鲋已经被赵凌吓得同意修改儒家典籍,扶苏和冯瑜两位主编也不与他们争辩,默默地编撰就是。

“外儒内法”是赵凌已经确定的治国模式。

儒法两家哪怕是吵破了天也是无用。

赵凌与章邯来到常奉府,孔鲋和吴公还在争执,大病初愈的孔鲋已经被吴公这年轻人气得吹胡子瞪眼。

众人见到赵凌之后纷纷行礼:“见过陛下!”

孔鲋面如金纸,见到赵凌之后,行礼之后也是连连咳嗽。

“博士御监大病初愈,还需好好养身,莫要动气。”赵凌有些不满地看了吴公一眼,“吴公,你也莫要气老人家。”

吴公今年不过二十七岁,正是年轻气盛,口齿伶俐,孔鲋哪里争吵得过?

“陛下说的是。”吴公笑道,“臣亦认可五经博士的言论,法家从未反对修改律法以及法家的典籍,如今本就改了,臣也不知博士御监与臣争个什么。”

说得难听点就是,你儒家都已经任由修改典籍了,主张的分封制明显已经被否决了,李斯虽然被杀,但皇帝从未说过要以仁义治国。

秦律虽有修改,许多刑法减轻,但从根本来说,还是依法治国。

孔鲋就是食古不化,哪怕都已经低了头,就爱扯些老黄历,他要与吴公争辩,无论便与他辩上一辩。

孔鲋在家中躺了一个多月,也是想明白了皇帝要做什么,只是儒家本就势弱,面对赵凌无力抗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