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紧急,樊忠这边带领的人马,为了能够解京城之围。
也是紧赶慢赶的终于杀到了。
其实他们从寺院出发到京城也就一两百里的路程。
骑马是很快的。
可是他们是一行人马,那就没有那么快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高炽骑马先行不久,樊忠他们其实也就出发了。
只不过,朱高炽是骑马回京,心无旁骛的快速狂奔。
而樊忠他们要整顿军队,要运输军粮,还要有一个队伍的建制才能行进。
这样自然要慢一些。
但凡是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一个队伍一天能够走上五十里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因此,朱棣他们得到了京城的急报之后都会担心樊忠他们能不能及时赶到。
能不能在朱高煦破城的时候赶到。
好在,朱高炽这边借由百姓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的进行了缓冲,让朱高煦一时半会根本攻打不下来。
朱高煦又没有办法停止进攻去商议决策,他知道他这一停下来,那么就会形成兵变。
毕竟这个时候已经有点兵变的样子了。
有些人已经开始对于这场战斗产生怀疑了。
朱高煦只得视而不见,一切都等打下了城门再说。
但是朱高炽这边有了百姓的加入,再加上杨士奇早早地准备好的劝降书,撒落在朱高煦的营中。
朱高煦见攻是攻不下了,他自己再不走,估计要被这些投降的士兵给绑了。
因此,他只能率领自己的本部人马,抓紧撤退,至于撤退到哪里,他现在也不知道。
回自己的封地,那也只能是支撑一时半刻,早晚朱高炽会派人来围剿的。
但是不管去哪里,都得先撤退再说。
却没有想到,死局一旦形成,就已经没有了活路。
就像象棋一样,已经被将死了。
不管你舍弃什么都没有用。
他正想往后撤,却见樊忠的人马杀来了。
樊忠可是朱棣身边的大将,朱高煦自然是知道他的实力的。
而且看樊忠带来的人马,分明就是朱棣的亲兵,这些人可是朱棣万里挑一的特种兵啊。
说以一当十有点夸张,一打五绝对是可能的。
朱高煦没有那么傻,自己的败军之相,本来就士气低落,还去迎战樊忠他们的兵马。
所以,他只得是往左右两侧看去。
前面是京城城墙挡路,后面是樊忠的追兵。
左右两边倒是可以突围。
就在他还有些犹豫的时候,朱高炽已经将他的降兵完全收纳,并排出了城中的老弱残兵杀了出来,在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百姓人马,他们也朝着朱高煦杀来。
这一群人看起来人数不少,虽然是很杂可是朱高煦这边的降兵,为了能够立功,他们现在士气旺盛,他们知道,这个时候立下大功,将来也就不会被追究了。
甚至还有可能升官发财了。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家属亲眷就在这个过程中死于乱军之中,他们把全部的气都要撒在朱高煦的身上,所以一定要把朱高煦抓住,将他碎尸万段。
这种情绪是非常吓人的。
朱高煦见此情形都知道,他不能被落在这些人手里,否则他将是生不如死。
这样看来,他就只有一条路了。
就是往右侧逃跑。
右侧这个时候一马平川,而且右侧还是正好可以通往他的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