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杨的脊背微微紧绷,在李婶热情洋溢的话语声中,他佯装镇定,眼神却不受控制地游离。
许杨坐在石凳上,屁股下的石板凉意透过衣物传来,让他愈发清醒。
表面上,他时不时点头应和,嘴里还适时地发出“嗯”“对”应付着对方,可心里却像有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在飞速地琢磨李婶的真实意图。
李婶的话一句接一句,仿佛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她描述的再婚生活听起来美好得近乎梦幻——有人照顾孩子,有人陪伴日子,还有完整的家庭氛围。
这些话乍一听温暖贴心,可越是听下去,许杨的心里就越觉得不对劲。
那些话语在他脑海中反复翻滚,每一个字都像是被放大镜审视过一般。
李婶今天的这番表现,与平日里的闲聊完全不同。
她的语气比以往更急切,眼神里带着某种难以掩饰的期待,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的意味。
这一切都让许杨感到隐隐不安。
他暗自思忖:“李婶这么不遗余力地劝说自己再婚,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仅仅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
念头一转,他又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
“根本没有可能的事情,能让人这么主动去促成一件事,那只是说因为这件事对自己有好处,有利益。在这个世上,平白无故的热心99%都是有着别样的目的。”
在许杨的回忆中,他原先和这个李婶交集也不多。
李婶不过是村子里一个普通的长辈,见面了客气地打个招呼,偶尔闲聊几句家长里短,不过那都是4年前的事情了。
自从蔡芳华过世后,原主的生活便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迷茫。
那段日子如同一片深不见底的泥潭,将他牢牢困住,让他对外界的感知变得模糊而遥远。
他每日浑浑噩噩,沉浸在酒精的麻痹中,过着喝酒、睡觉、再喝酒的恶性循环生活。
在那段黯淡无光的日子里,他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和李婶之间更是基本断了往来,彼此的生活轨迹似乎再无交集。
然而,事情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转折。
就在年初的时候,情况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几乎从生活中消失的李婶,竟又重新频繁出现在原主的世界里。
尤其是两个月之前,李婶的热情程度达到了顶峰。
她总是隔三岔五地来到原主家,手里不是拎着自家刚收获的新鲜蔬果,就是带着一些生活用品。
她会主动帮忙打扫院子,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饭菜,热络得让原主一时都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