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梁,皇宫,明帝赵恒一如既往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自登基以来,天子勤于朝政,一日也不敢懈怠。
对内要与百官斗智,制衡文武,在外又要提防四方异族,劳心费心。
如今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却已头发花白。
与久居深宫静心参佛的皇后相比,简直像是两辈人,难怪他要请张怀谷常驻京城帮忙炼丹了。
将最后一沓奏折批阅完,男人伸了个懒腰。
虽然为了方便管理,将诏国分为南北二朝,但送到龙案的折子还一点不见少。
北朝受南朝管辖,小事无需他关心,但遇到一些要紧的大事,春临那边还是会八百里加急送信来让他定夺。
像是最近沉寂已久的北川,突然有了大动作。
三大部族之一的萧家出了位颇有气概的年轻大王,先是以雷霆手段夺了自己父亲的权,又不知许给其他两族什么好处,竟堂而皇之带大军穿过千里草原,出现在了诏国与北川的边境上。
北川自古民风剽悍,军民不分,不论男女老少,皆可跨马骑射。
平时放牧狩猎,一旦开战,能立刻上门挎刀控弦。
他们骨子里流淌着好战血脉,常常过一城而屠一城,不留丝毫活口。
北川有三大部族,除去此次犯境的萧家,东边还有楚字王旗,西边耶律一族同样有着深远历史。
三者霸占着整个北川水草最丰盛的区域,实力也最为庞大。
除他们以外,北川还生活在其余大大小小十数个部族,诸如路家、阿古家之流。
这些部族势单力薄,夹缝里求生存,只能依附三族生存,每年都要进献大量牛羊以换取庇护。
萧家此次前来,带着整个部族近三十万兵马。
一向缺铁少矿的他们,竟还凑出三百披甲重骑,看样子是打算破釜一搏了。
赵家天子有些不理解他们为何要这么做,三十年前韩昌被贬乾州,建立起诏国最大的互商区域。
后又有李丰年出使北川,与三大部族签下停战契约,并应允他们来乾州自由贸易,减半税金。
这些年来,新城国的草药皮毛、北川的牛羊牲畜、陶立以东各小国的香料珠宝……都在乾州卖出了好价钱。
萧家为何要打破这片和谐,徒生事端?
大皇子此次传书前来,是要调动北线防军,另外还需要二十万禁军,以备不时之需。
自明帝即位后,便开始收拢天下兵权。
前后历经数年,总算是将大量不稳定的边军,变成了只受他一人管辖的禁军,除此之外还有负责各种杂役的厢军。
边军势小,同时受二府掣肘,掀不起风浪。
厢军又良莠不齐,战斗力低下,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天子将太祖留下的一大隐患给解决了,不可谓不高明。
只不过那些被削权的将领却不这么想,他们嘴上不说什么,心中却是暗自不满皇帝气量狭小。
赵恒知道他们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他何尝不想做个坦荡开明的君主,只可惜没有父亲那般实力,自是不敢托大。
当初太祖猝然驾崩,众皇子开始夺嫡,连一直在装傻保命的八王爷都抛弃伪装,显露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为了皇位,平日表面和睦的兄弟不惜撕破脸皮下黑手。
排序第五的赵恒顾念兄弟情谊处处留手,却一度被逼上绝路,差点丢了性命。
在死人堆里爬出的他终于没了少年的天真,借助快剑山庄的力量,以及从舅父那里借来的兵马。
闯入皇城,将正在登基的三皇兄钉死在了龙椅上。
外界说的没错,他是弑亲杀兄坐上的皇位,可其余人也没比他好到那去。
兄弟间彼此自相残杀过后,最后就只剩下他与不争不抢的六王爷。
赵恒不自觉叹了口气,转头望向窗外。
五公主赵晴此时正在远处逗弄一只小狗,口中不时咯咯发出笑声。
赵恒不禁露出笑容,可紧接着又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