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意!”之前那个想要上好水田的汉子再次跳出来反驳,“我家没有娃,我不需要!再说了,谁知道是不是真的识文断字,大家都不识字,还不是他怎么说就是什么?”
“你少污蔑人。”蜀王朱椿急了,他不容许有人质疑他的学识,他可是大本堂后期最好的学生。自己师承大明文坛泰斗宋濂,岂能容许一个跳梁小丑在自己脸上蹦跶。
此时,众人也犹豫起来,大家都不识字,那还不是叔侄三人怎么胡编乱造都可以嘛?
“证明我十一叔能不能识文断字很容易。”朱雄英出列道,“当今陛下推行黄册,定下了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
“黄册上写的是字吧?黄册上的内容,里长你知道吧?我们也从未看过河溜村的黄册吧?”朱雄英道,“我们取一本黄册来,我来念,让我的十一叔写,只要他写的内容跟黄册上的内容准确无误,不就能证明十一叔真的识文断字吗?”
“这个小郎君说的在理,里长去把黄册取来,一试便知。”
“是啊,这样大家也放心。”
里长唐肃点点头道,“说的在理,你们叔侄仨在此不要走动,我去取本黄册。”
一盏茶的功夫过后,里长唐肃取来了一本黄册。
在众人的见证下,朱雄英打开了黄册,蜀王朱椿并没有看,而是折断一根树枝当做笔准备随时书写。
“里长,你随便翻一页,我来念。”朱雄英道,“这样也随机选择,更能让人信服。”
里长唐肃翻到一页停下,递给了朱雄英。
“第五甲:中户,一户石真向,系怀远县河溜村民籍,计家五口:
男子二口。
成丁一口,本身年三十岁。
不成丁一口,男重楼,年七岁。
妇女三口。
妻林花红,年三十一岁。
女芍药,年十一岁。次女枇杷,年五岁。
事产:屋一间、一披
田地七亩五分八毫。”
朱雄英读完这一家后,又随手翻到了第一页上去。
“第五甲:中户,一户唐肃,系怀远县河溜村民籍,轮充洪武十四年分里长。”
朱雄英说完后,他的十一叔蜀王朱椿也在地上写完了。
“黄册十年换新一次,所以石真向今年应该三十二岁了。”朱雄英说完又道,“大家对着看看,是不是一字不差?”
几个村民好奇的凑上去,经过比对之后,蜀王朱椿写的跟黄册上的内容一字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