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开水?这能有什么滋味。”
就在朱元璋诧异之余,上菜的御膳房总管老徐将壶里的高汤浇在了白菜上,白菜瞬间像一朵莲花一样在碗中绽放了。
“有点意思啊!”朱元璋啧啧道,“这开水怎么还有肉香呢?”
“大父,祖母你们尝一尝就知道了!”
众人都尝了尝这白菜,忍不住道,“这不是清水啊!”
“当然了,这是用高汤做的!”朱雄英道。
朱元璋拿起筷子尝了尝之后道,“这是肉汤,这道菜叫什么?”
“这叫开水白菜!”
“真是开眼了啊!”朱元璋道,“没想到这简简单单的白菜还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这黄黄的东西,又是什么菜?”朱元璋指了指道。
“这个叫三不沾,是给小孩子们准备的甜食!”
“这一片片的,金灿灿的东西总不能也是甜食吧?”朱元璋指了指朱雄英面前的锅包肉。
“这是肉不是甜食!”
“那咱尝尝!”
这一顿饭,朱元璋就像一个个妙蛙种子一样,妙个不停。
……
泉州府衙办事效率很快,仅仅是几天的功夫就把这些蒲氏家族的人全部抓获。得知是皇帝朱元璋亲自下的命令,身在泉州的江夏侯周德兴与泉州的官员一起审讯,在审讯出所有有用的情报之后,这些蒲家人就被秘密处决了。
毕竟,还要让泉州卫的人去秘密接头,这蒲家人被处决的事情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洪武十八年刚刚开春,泉州卫的人就组织好了一批货物前去倭国接头。
朱雄英也忙活起来,他之前给曹国公李文忠培养黄花蒿的暖棚,让他改成了给黄烟育苗的地方。
那些黑色的像沙粒大小的种子就是黄烟的种子,朱雄英想着既然有了这样一个渠道,不如把香烟销售到倭国,销售到西洋去,让他们都成为烟民。
让宫人们松完土之后,朱雄英将种子播撒在上面,经过了七天之后,冒出了无数的烟苗苗。
此时冒出来的黄烟苗也就跟指甲盖大小,还需要长些日子才能将它们移栽到单独的小格子里。
等到黄烟苗在小格子里也长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将他们种到地里,等待他们长成成熟的黄烟了。
经过了一个月,泉州卫派出的人已经顺利的到达了倭国的长崎,许多年后那个经历过“胖子”轰炸的那个地方。
他们甚至在海上碰到了前往大明朝的倭寇,原本泉州卫的这些士兵们已经做好了随时跟倭寇展开战斗的准备。
但是这些倭寇在看到他们船上的符号之后居然没有跟他们开打,甚至还问泉州卫的士兵们最近大明朝哪些港口比较松懈,更容易登陆。
泉州卫指挥使特意找了一个会说倭国话的人在船上待着,随即告诉他们如今泉州和登州是最容易登陆的地方。
遇到的几伙倭寇还不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拥有万里扬明名号和日月不落号的炮火覆盖。
泉州卫的船队按照信中的说法,来到了接头的地点。
“芋头那里挖,芋头地里挖!”
“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
听到岸上的人对上接头暗语之后,他们这才靠岸。
再卖出去拿来的货物之后,泉州卫同样好说歹说留下了三个卧底,这三名士兵扮演了被拐卖到倭国的人。
只不过为了让他们不受苦,跟倭国的人说这三个人不一般,他们都有技术在身上。倭国人在验证了他们三个确实深藏不露之后,也同意让他们为大内氏幕府做事。
如此一来,这三个泉州卫的士兵就在长崎算是正式开启了卧底生涯。
与此同时,天气渐渐转暖,又到了农家人忙碌的时节。
朱雄英栽种的黄烟苗早就移栽到了一个个小格子里,这些黄烟苗长势都很好,眼瞅着就可以种下去了。
由于黄烟苗太少,所以朱雄英觉得这一批栽种的黄烟以留种子为主,为此皇帝朱元璋特地给他从皇田里批了几亩地,让他栽种黄烟。
三个月后,烤黄烟的烟炉做好了,泉州卫派去卧底的士兵们也跟前来接头的传递了在倭国打探到的各种消息。
消息传回应天之后,皇帝朱元璋看完对身边的朱雄英道,“你之前说的让沿海百姓去骚扰倭寇的法子可以用了!”
“倭国那边的情况,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皇帝朱元璋道,“咱准备十月下旬就准备组织大军征讨倭国。”
“大父是想让渔民们去骚扰他们,让他们的视线聚焦在渔民们身上,这样我们可以悄悄地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等倭国的人发现之时,已经为时已晚了。”
“是的!”皇帝朱元璋点点头道,“咱这些日子想了又想,觉得倭患如果咱不除掉,那么等到后继之君继位,也是一个烫手山芋。”
“不如咱提前将倭国给铲除了,这样也好让你爹接手的时候,不至于为沿海百姓受倭寇侵扰而烦忧了。”
“这半年来,大明宝船又造出来了五艘。”朱元璋道,“如今大明水师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倭寇必须处置而后快!”
第二天的早朝上,就对倭国征讨一事,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终定下了,让汤和作为此次征讨倭国的主帅。俞通渊作为副将也一起跟着汤和去攻打倭国。
虽说是汤和的第一次跨国作战,但却不是他的第一次水上作战。洪武四年时,汤和就做为征西将军,与副将廖永忠一起率领水师溯江伐夏,也算是水上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