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知道他们做的哪些行当!”皇帝朱元璋道,“只不过最近国子监在革退学生。”
“去奉天殿把御案左手边第三本奏疏取来!”皇帝朱元璋吩咐身边的太监将那本奏疏拿来给朱雄英看一看。
不多时,太监拿着那本奏疏回来了。
“你自己瞧一瞧吧!”皇帝朱元璋对朱雄英说道。
朱雄英打开奏疏,这是国子监祭酒上的一份奏疏。里面记录了国子监里现在的监生名额已经太多了,其中很多监生都并无真才实学,都是各州县通过走关系塞进来的一些人。
这跟当初朝廷建立国子监的初衷可以说是背道而驰,所以国子监祭酒向皇帝朱元璋提出来要革退那些进来滥竽充数,实际上根本上文理不通的监生。
朱雄英继续往下看,奏疏里国子监祭酒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调查,结果得出了一个结论。应天的国子监大概需要革除二百八十九人左右。
所以,现在国子监不但不缺人,还要开除一部分学生。
“大父的意思是,不能让唐里长的孙子进入国子监了?”朱雄英合上奏疏放到眼前的桌子上,等待着皇帝朱元璋的回答。
“不完全是!”皇帝朱元璋道,“如果他没有真才实学的话,进了国子监之后也会被革退!”
“而且此时正是革退国子监学子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把他招进去,那么其他学子会怎么想?”皇帝朱元璋道,“学子们此刻都是极不安分的,如果他去了有真才实学自然是让人挑不出毛病,如果平庸至极,那就是往干柴堆里扔了一个火把!”
“所以大父让我送给他们一点礼物算是为我的食言,给他们一点点小小的补偿吗?”朱雄英道。
“有这个意思!”皇帝朱元璋道,“但不全是!需要考校一番,如果合适礼物算是锦上添花。如果不合适,那礼物就只是一个补偿了!顺便可以推荐到地方上的府学去!”
“孙儿知道了!”朱雄英心中也有了打算,当即起身离开了坤宁宫。
出了承天门,几个穿着便装的侍卫跟在太孙殿下朱雄英身后,来到了里长唐肃和他孙子居住的客栈。
“多年不见,里长老了不少啊!”朱雄英率先开口道。
“见过太孙殿下!”鬓角斑白的里长唐肃作揖行礼,一旁的少年同样恭敬行礼。
“都是自己人,不必拘礼。”朱雄英上座之后,祖孙二人这才落座。
“你们的信我已经收到了,你们的来意我也清楚了。”朱雄英道,“咱们都是旧相识了,我也不绕弯子了。”
“如今应天国子监正准备革退一些学子,所以你们来的这个时候不太对!”朱雄英道,“不过也不是不能进,得看看他学了多少东西!”
“这样啊!这……这我们也不知道啊!”里长唐肃道,“若是这事儿让太孙殿下为难了,那我们也不是非去不可!”
“你都读过什么书?”朱雄英看着眼前的少年唐弘。
唐弘不疾不徐地一一回答,言语条理清晰,还一点也不怯场。
朱雄英又问了他几个问题,唐弘依旧回答的十分自如。
“还不错!”朱雄英点点头道,“只是如今正是国子监革退学子的风口浪尖,你们且先多住几日。”
“至于路引过期,让人带你们去办。”朱雄英想了想道,“在这客栈住着也花销不少,我让人暂时给你们安排到驿馆住吧!不过,切记勿要招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