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听闻大虫已死,猎户们抬虎入城,城中百姓纷纷涌过去,想要亲眼看看那条大虫的模样。
武大郎对这些不甚在意,继续埋头干活,
门外有人敲门:”大郎,大郎!俺是郓哥,快些开门!”
武大郎将门打开,见一十四五岁的少年提着半筐梨,正站在门外傻笑。
武大郎木然问道:“有甚事?”
郓哥笑道:“大郎,景阳冈那只大虫被一位好汉给打死啦!俺们去瞧热闹去!”
武大郎不愿去,推托道:“俺还要干活呢。”
郓哥拉着他,急道:“回来再做也不迟,大虫又不是天天能看的,快些,俺们去占个好位置。”
武大郎拗他不过,关好门,与他同去。
差人开道,敲着响罗哟喝,
猎户和村民们抬着大虫,招摇过市,引来两旁的百姓惊呼不已。
武松也被兜轿抬着,如新郎官儿游街一般,披着缎匹花红,冲着两边的百姓拱手微笑,
郑六郎却忐忑不安地跟在轿夫身侧。
他本想劝武松莫要招摇,拿几十赏钱将大虫胡乱卖于猎户便离开,不来这阳谷县。
武松却是个性情豪爽的汉子,与乡民们聊得兴起,不忍拒绝众多乡民的好意,答应他们一同来阳谷县领赏。
郑六郎苦劝无果,只得作罢,
好在一路上,未遇到熟人,城门两边的官榜上也没有看到武松的通缉令,
或许根本就没在阳谷县贴过,
一行人,敲敲打打,热热闹闹,来到县衙。
武松下轿,直接将那几百斤重的大虫扛在肩上,大步朝县衙内行去。
围观百姓见状,皆惊呼:“神人”
闻声出来察看的知县,见一大汉身负大虫,跨步而来,更如天神下凡一般,自是又惊又喜,忙道:“哎呀!真乃英雄也!”
武松放下大虫,与知县见礼,
知县迎他进入县衙大堂,询问打虎详情……
…………
郑六郎瘸了腿,不愿凑热闹,一个人默默的混入人群中,正欲在附近找处小酒馆,吃酒歇息,等武松从县衙出来。
“可是郑小官人?”
郑六郎突然听到有人呼他的名字,顿时吓得毛骨耸然,
他担心对方认出他来,更担心对方认出武松。
郑六郎心中忐忑,寻声瞧去,便又惊喜交加,原来此人正是武大郎。
“武家哥哥,你怎的在阳谷县?”
郑六郎喜出望外,迎上去问道。
武大郎却未回答他,迟疑道:“郑小官人,刚才那位打虎好汉,可是俺家二郎?”
郑六郎点头道:“正是!”
武大郎乐得咧嘴直笑:“太好啦!太好啦!俺总算见着他啦!”
身边郓哥瞧着武大郎傻笑,有些不解地问道:“大郎,那打虎好汉真是你家兄弟?为何你长得这般矮小,他却那般魁梧?”
武大郎也不介意,憨笑着捞了捞头,道:
“俺又怎知?俺这兄弟从小就一身力气,若他在清河县,谁都不敢欺负俺,俺便不会搬来阳谷县。”
他似是想到什么?
心中又有些不忿,但很快便又笑了起来,望着县衙方向,眼中散发着喜悦的光芒。
武松在县衙与知县交谈,得了知县赏的一千贯钱。
他只取了五十贯,其余钱财全赏给了猎户们,
知县见他如此仁义,欣赏武松的为人,留他作都头,
武松拒绝,知县再三留他不得,只得摇头轻叹,
感慨之余,对武松越发欣赏,设宴款待,与之结交,相谈甚欢。
只到傍晚,武松才从县衙出来,
他正欲寻找郑六郎,却瞧见郑六郎在不远处朝他招手,
而郑六郎身边,武大郎也朝着傻笑。
武松愣了一愣,随之狂喜,快走过去,对着武大郎纳头便拜,喜道:“天不负俺,兄长,俺总算找到你啦!”
武大郎扶他起来,兄弟二人欢欢喜喜,回家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