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
封白倏然回过眸去。
身后站着的是个十六七岁的小道士。
身穿平冠黄帔,躬身做了个稽,年轻的脸上仍然可见青涩,应该是上山修行不久。
古人修行,对于服饰极为慎重,无论是全真还是正一。
‘三洞法服科戒文’中,将道士服饰分为初入道门、正一、道德、洞神、洞玄、洞真、三洞讲法师七个品级,并以不同的巾、冠、褐、裙、帔加以区别。
这也是为何封白一眼就认出身后小道士来历的缘故。
此刻见他认真打着稽首,封白也不好直接受下,不过他虽也修行道术,却并非道门中人,只是双手抱拳,以江湖人身份行了个礼。
“小道长,我并非来上香,是来寻人。”
“寻人?”
听到他这话,小道士明显一愣。
建福宫每日往来之人数不胜数,一般来说,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上香祈福,或者为家人求得一枚护身符之类。
还真未曾听说过,来道观找人的。
不过道门清静之地,来者皆是信客居士,不得有半点无礼。
小道士快速收起脸上那一丝惊讶,“不知信士所寻之人为谁,若是可以的话,不放告诉在下,小道自当为信士解难。”
“我所寻之人,就在青城山上修道,不过道号倒不清楚,只知俗世姓名。”
“封思北!”
封白神色平静,轻轻吐出三个字。
听到这名字,小道士暗暗思索了下,却发现并无印象,一时间只能朝封白做了个稽首。
“信士若是不急的话,请随在下先行进观内,容我去禀告师傅。”
“好。”
封白点点头。
有人带路自然最好。
要不然人海茫茫,仅仅一座建福宫就有道士近百人,按规矩,出家修行之后,只用道号,摒弃俗世姓名,想要找到难度不小。
“请信士跟我来。”
小道士伸手做了个请的姿态。
他上山确实不久,前后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刚刚受戒正式进入道门,如今也只是在门外引导信士。
对于门内前辈所知并不算多。
封白眼眸清澈,浑身并无杀机溢散,说话时也心平气和,有礼有节,不像是来寻仇之人。
另外门内修行者不少,即便是有人来寻衅挑事,也不妨碍什么。
江湖武道,和道门真术比起来,所差十万八千里。
曾经也有江湖人不知死活,都不用大真人出手,只是外门出去一人,便能守住山门,不让人进入半步。
这便是千年道门的底蕴所在。
封白自然不清楚小道士心中所想,只是跟在他身后,跨过大门,进入第一重大殿。
一进其中,他一眼便看到殿内左右两侧的通天柱上分别刻着一副极为惊人的对联。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
自轩坛拜宁封而後: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愈……
封白粗略一扫,上下联加起来竟然有394个字,默念一遍,只觉得大气磅礴,说尽青城山数千年历史。
“信士,这乃是我青城山一绝。”
见他驻足观望,那小道士也没急着进入,只是垂手站在一边,轻声解释道。
封白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