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思想革命影响深远。”老师总结道,“它是儒家思想的源头活水,孔子赞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正是因为周公将宗教仪式转化为礼乐教化,这也是儒家‘祭如在’宗教观的起源。从三星堆青铜神树到周原凤雏甲组建筑基址的演变,能看到物质文化中神性消退、礼制强化,印证了文明进程。周代‘法祖’思想还成为东亚价值体系的基石,日本正仓院藏唐代《古文孝经》开篇‘夫孝,天之经也’就是例证。当其他古文明还沉溺于神权政治时,周人已建立起理性主义世界观,这种早熟的世俗化转向,让中华文明提前孕育出人文主义曙光。”
历史老师扫视着教室里意犹未尽的同学们,清了清嗓子,把话题从三千年前的商周拉回当下:“同学们,回顾完这段历史,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其中的深意。你们看,周人能在那个时代突破神权的束缚,走向人文理性,靠的就是独立思考和敢于革新的精神。所以啊,放在今天,你们以后可千万不能迷信。”
老师的目光变得锐利,语气也严肃起来:“现在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些人一看到西方,就觉得什么都比我们好,盲目崇外。特别是见到洋人,就莫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种心态可要不得。”
陈牧坐直了身子,认真听着老师讲话,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生活中一些崇洋媚外的场景。老师接着说:“咱们有着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从商周时期思想的伟大转型,到后来无数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咱们的先辈给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财富。就拿刚刚讲的商周来说,当其他古文明还深陷神权政治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强调‘德’,重视人的价值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
“西方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效的管理经验。”老师放缓了语速,语重心长地说,“但这绝不是我们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要知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在学习他人优点的同时,更要看到自身的优势。”
“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师的声音充满力量,“‘和为贵’‘仁’‘义’这些理念,至今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有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在一次次灾难面前,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都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藏。”
“同学们,”老师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要有文化自信,挺起民族的脊梁。不要被表面的繁华迷了眼,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力量。当你们真正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就不会再轻易地对他人卑躬屈膝。记住,你们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任。”
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都被老师的话深深触动,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陈牧也久久回不过神来,他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蜕变,心中满是对先辈智慧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