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旺虽然在周福祥南下的时候帮助过他一把,但是这并不代表周福祥会欠他这一份情。因为在那个年代,周福祥去不了简风家具,还可以去其他家具企业公司。深圳大大小小的家具企业公司太多了,所以就不能说是姚兴旺在周福祥最困难的时候帮过他一把。周福祥在这一点上分得门清,他觉得他和姚兴旺是各取所需,不欠人情。当年,他作为简风家具的员工,也为简风家具吃了不少苦,出了不少力,解决了不少问题。
姚兴旺为了尽快找到投资人,请周福祥吃了好几回饭,说了不少好话。周福祥有一次给做实木家具的仁美家具做企业培训的时候,和仁美的创始人尤昌明提到了姚兴旺找投资人的事。尤昌明和姚兴旺见面聊过之后,对此很感兴趣。尤其是当姚兴旺把家具行业的前景分析了以后,让尤昌明更加动心。
尤昌明是何许人也?尤昌明出生于福建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因为穷,让家里整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尤昌明从小跟随老木匠父亲学习木工雕刻手艺,而且很快就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吸引了很多外籍企业来深圳办厂。尤昌明对深圳充满向往,但他父亲坚决不同意。后来和父亲发生了激烈地争吵之后,尤昌明背着抛家弃子的骂名,只身前往深圳,只为给父亲证明他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的。
尤昌明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短短几年时间,从普通工人发展为家具厂总经理,然后自主创业,创办了仁美家具。创业初期,资金匮乏,市场定位不清晰,只做餐台椅,没有品牌概念,但仅凭他丰富的从业经验让仁美家具第一年的销售额达到惊人的3000多万。他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马上将这笔资金投入到生产之中,并且转型扩大规模,开始做整体家居,全力打造仁美家具品牌。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下,仁美家具在实木家具的发展道路上开始遇到了瓶颈,他每天几乎都在思考着如何突破这个难题。当他和姚兴旺接触几次之后,对仁美家具未来的发展方向基本有了雏形。他坚定要走差异化道路,绝对不做家具行业的追随者,要做家具行业的领路人。
正因为尤昌明有了这个想法,所以给了姚兴旺机会。在周福祥的引荐之下,两人多次交流沟通,始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定论。姚兴旺虽然想转型扩大规模,但思想过于保守,对尤昌明大胆的想法嗤之以鼻,不敢苟同。更何况他现在深陷泥潭之中,更不可能冒险尝试,一旦失败,他将比现在更加凄惨。姚兴旺急需周转资金,要借助这笔资金让简风家具渡过难关,而尤昌明想借姚兴旺的简风家具实现他的大胆创新。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尤昌明转念一想,与其共谋发展,倒不如自力更生。于是就与周福祥谋划着如何收购简风家具,让简风家具成为自己突破瓶颈,实现理想的平台。如果收购了简风家具,既不会对已经成熟的仁美家具产生影响,也不会有太大的商业风险。既可以解决周福祥的资金难题,还可以让自己大胆冒险尝试。哪怕失败了,他有足够的资金周转,绝对能让简风家具正常运转。如果一旦成功了,那绝对能开创家具行业先河,为家具行业重新制定规则。
周福祥为什么要参与其中,从中斡旋,因为他很认可尤昌明的眼光,也想从中分一杯羹。另外他很清楚简风家具的现状,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说到底也是在想办法帮助简风家具。对他来说没什么损失,可能还会大赚一笔。姚兴旺急需资金,尤昌明正好可以满足,只不过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周福祥让尤昌明放心,对于企业文化、人力、营销这方面他有绝对优势。尤昌明负责资金、技术、产品的保障。周福祥很清楚尤昌明的想法,和尤昌明不谋而合。二人分工明确,确定好之后,对于简风家具如何被收购,他们商量好计策。简风家具被收购之后,谁来负责简风家具,周福祥早就物色好了人选,这个人就是贺旭刚。
贺旭刚一开始不同意,但周福祥为他权衡利弊,最终让贺旭刚转变想法,决定放手一搏,万分感谢周福祥给他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周福祥心满意足地看着充满激情,打了鸡血的贺旭刚。他喜欢年轻人身上具有的这种敢打敢拼,忠心报答的模样。周福祥一生秉承着一个观点:宁可让所有人对我有亏欠,但我绝对不是亏欠任何一个人。只有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义不容辞,心甘情愿地为我所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利字当头,争夺就不可避免。常见的明里暗里、刀光剑影的商战套路有很多,只要计划周密,确保步步为赢,不能有半点差错,那一定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