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是谁?胆略实在过人!”竹佳想起那日,不禁佩服起那人胆略来。若叫竹佳去,即便说了,只怕也会被张让所擒,自保不足,哪里还能救人?
蔡邕笑笑,“此人姓董,单字一个卓字。本是并州刺史,那时是要去河东上任,恰好路过将老夫救下。听闻公子之事,便特意跑了一遭。”说到此,蔡邕几分赞赏,“此人智勇双全,知人善用,日后必成一代枭雄啊!”
竹佳点点头,也对此人敬佩不已,却不知此人在史册上却留了千古骂名。
蔡邕见竹佳此事神色祥和,便提起同行之事,“许左监与老夫不期而遇,知老夫与公子曾有一面之缘,又恰好往余姚去,是以将公子托付与我,只是不知公子是否嫌弃与老夫同行?”
“大人言重了,只是……”竹佳死意已决,刚要拒绝,蔡邕已打断了他的话,“既然如此,一路上就有劳公子照拂了。”
竹佳嘴巴张了张,却不知该如何拒绝,只好应下。他朝蔡邕做了个揖,“那晚辈就恭敬不如从命。”
竹佳与蔡邕一路南去,路上见山花烂漫,万物丛生。蔡邕便道:“春天生生不息,万物皆苏,实乃生命之源啊!”
竹佳淡淡应了一句,心中更添伤感。春来万物生,孟陵的生命却终结在此。
蔡邕见竹佳脸色不好,便又接道:“这恰证明,生命轮回万载,生生不息。红尘之中总有相遇之期。”
竹佳眼睛一亮,是啊,生命轮回,生生不息。若早一步赶上孟陵,也许来世便能早一步遇到。
蔡邕走一路,转弯抹角的劝了竹佳一路。可竹佳已入魔障,蔡邕每句劝生的话,竹佳却钻了死角,一心只想早一步赶上孟陵。
许永与蔡邕别过后一路南行,到了余姚并未将孟陵的骨灰送回家中,反倒送到竹佳的住处。此时竹佳未归,屋内空当无一人。许永将坛子放在竹佳的榻上,未留只言片语便出了屋子。他相信竹佳定会好好安葬孟陵的。
“这就是陵公子的住处吗?”那大大咧咧的护卫探头探脑的看了半晌,心中有些疑惑。
许永瞪他一眼,“不该问的便不要问。”说罢盯着那护卫看了半晌,突然道:“今日路上所发生的事情大家最好忘掉,否则我们谁都活不了!”
那些护卫一听和生死挂钩,立刻闭了嘴。只乖乖随着许永一道朝孟陵的骨灰拜了拜,离了林子,回京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