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日本是清原夏家三公子夏慎晟的小寿,约了不少好友,几个倜傥风流少年定了六如馆,到了酒酣,起了少年心性。定要一见六如头牌,桃花。
”
“你这老头怕不是编不下去了,讲个什子青楼。哪有人家头牌拟个土俗半号!”听客中有个中年瘦高男子,嘴中喷出几瓣碎瓜子壳,不满叫道。
老说书撇了撇嘴,不予理会,直就仿了那场景,接了先前的话头:
“老婆子!今日某,夏三郎小寿……奀小寿。大,大家又都捧了场,可要上最好的酒菜,演,演最好的歌爵,请最雅的娘子才是——”
话未完,便是一个酒嗝。
“瞧您那话说得,几位郎哥儿都来了可不便又一场三绝佳话。老婆子纵是砸锅卖铁,也要让郎哥们尽兴。”
老媪自是顺嘴皮子的高捧。
退出阁厅,却是盯着身旁的丫头让她守紧桃花姑娘门口,万不得让朱郎与夏家公子哥撞上。
“原呐,那老媪自是知道什么才是得罪不得的贵客。夏家三郎还未进正门,便令头牌引开朱潇至尚阁。自看着一群贵家公子,两面接客。”
“呵,你这下面莫不是两君相逢,大打出手的老戏本子!”
仍是那个牙尖嘴利的瘦高男人叫着。
这回该说书却是停了下来,又端了一小碟茴香豆到那瘦高男人面前,瞥了瞥那一桌的瓜子皮,才将小碟放下。
瓷碟碰木桌,众听客一齐来了过去,各自三五,窃窃私语语。
“那老油头又来蹭吃嘴?”
“可不是,用上一枚铜钱,吃喝一整日,好不悠闲!”
“也就这老说书不赶他。”
“哪。若是好赶,岂会由他!”
“也就方小哥能刺他心头上的。”
“方小哥那嘴你不怵?”
老说书又是猛一拍醒木,代满座寂静,复才开口:
“那桃花姑娘自六如馆主亲自给了个大俗大雅的名号,又赞其艳词第二,便名声不小。其“月词三,陪酒琴”的规矩常年帷幕之宾都知晓。
朱潇与洪家徒孙洪锡珏同饮六如馆,桃花自是幕帘后拨弦。
可偏偏两个江湖宠儿凑在一起,正是话最多,酒最烈,茶最淡,菜最凉的时候。偏就嫌平日里的雅太素,俗太艳。两人又都是内功有成,竟生生将那琴音扩响。
一人一节,轻轻又沉沉,琅琅又唧唧。竟便由那首曲子斗上。”
座里不知是谁叫道:“那岂不扰人日闲!”
“江湖人的事情,哪轮得到俗人说道。”还是那个瘦高男人顶了回去。
老说书故意一抿嘴,见众人又要争起,忙不再卖那套关子,接道:
“可是不巧,何二娘子正与双剑客谭清斗音。剑鸣清亮幽颤声,金玉簪钗相碰咂咂。
却是故意用《梅花三弄》对上《麓山词》,正是“喧嚣对寂落,离愁对别怨”的挚友雅意相通。「2」
被这一扰,两人兴致索然,各自离去。”
“可这又和那对联有何关联?”听客们有些耐不住了。
“第二天早上,一个叫小小的小姑娘带了副长字给六如馆,说是洪老太太的外孙女写的。
字形是双剑客谭清的剑法所化,字意更是上乘大作。
正是那对联的原版——白日戏笑,赤条条来去义天下。五更醉酒,一声声不归徒思香。”
“一,慎晟,不归,徒,思香。思乡。”
听到这,那个瘦高男子不住地念叨,眼睛开始放光。
“那上半句 '赤条条来去义天下' 本是朱潇自己醉酒时的笑嘲,下半句偏偏被写成反转冷嘲。谁知那六如馆主偏偏大笑不止,当天做了牌挂在门口。”
说罢,老说书一拍醒木收了书幡,作势要走。
众听客面面相觑,那个瘦高男人却哈哈大笑:“妙计!妙计!”
有人推他相问,那男子朗声道:“你嘲的是客是妓,又不是我!这一挂,引了我们这群闲人兴致,可不就引了客?哈哈,就是那客那妓论起来也只有找写字人的道理。与我何干!”
众人仍是面面相觑,男子却止了笑 ,长叹几声愚人,摔袖离开。
不远处,老说书却喃喃道:
“怪不得,怪不得。我说你这丫头自来是嘴尖却从不得罪人,这次怎么就意气了。常人听不懂,智者看不透。那些人最多知道六如老头善借势,哪里想得明白你处处嘲讽无人相怨的本事。”
无名面馆
“所以这次是洪老太太的意思。”
说话的是谭清,说的是肯定的语气。
“我也希望不是。”回答的是何落,仍是肯定的语气。
“她是……”
“估计是探探我对洪家的态度。”
“那你这次便站得很准。”
“那是。”
两人再没说话,因为面上了。
老板不喜欢自己的面被放凉,而年轻人总是会在细枝末节上顺从的。
一切似乎都只是暗潮涌动。
没有人会知道,小巷子里有一具瘦高的尸体面色发紫。就像没有人知道老说书的茴香豆有毒。
啊,不,一个自称姓方的小子一定知道。
——————————————————————
作者有话要说:「1」“白日戏笑,赤条条来去义天下。五更醉酒,一声声不归徒思香。”:
白痴写者子洛自己编的 ,四韵不通七律不和。
为了剧情,解释一下:
上联是将某浪子的随性,交友之广还有侠义简单说一下。
下联是何落对其故作潇洒,实则心口不一的嘲讽——半夜只有醉酒解情思。
1.这里“声声”与“慎晟”音相近,指“清原夏家三公子夏慎晟
;
2.“不归”指的是“刀不归,朱潇;
3. “香”指秋香,(只思念秋香)是借桃花的艺名出处作者唐伯虎之事,嘲讽桃花故作矜持,才浅,徒又其名(秋香桃花同貌美身份低。秋香不在意身份地位,桃花则刻意自抬身价);
4.“香”与“乡”同音,全下联连起来也有嘲讽洪锡珏以金粉胭脂浓郁的青楼作家乡的意思。
可又唯独没有提他的名字,用其与洪老太太的关系“徒”字代替,是为洪家留了脸面,也是警告。
「2」“喧嚣对寂落,离愁对别怨”:选自《声律启蒙》
《梅花三弄》
:送别笛曲,后改为筝曲。快板节奏急促,有小段砸音。
《麓山词》:离别琵琶曲,后改作筝曲(白痴写者子洛从犄角旮旯的练习谱中翻出)。全曲广板速慢,中高音为主要弹奏区,含大量泛音、花指,有寂寞空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