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道:“大概在黄昏时分,有马车从宅子出来,去哪里就不知道了。”
陈十六眼睛晶亮,大胆猜测:“穆兄,难道刘郓就是在宅子里被害,马车是出城抛尸的?李良吉肯定跟这宅子有关,可是、他为什么要杀刘郓?”
“跟我出城。”穆清彦并没有回答。
这番出城,不止是看李良吉如何抛尸,更是要去一趟梅香寺,查清孙茂哲是如何失踪的。在他看来,孙茂哲的生死很难说,但见于坤那般谨慎,便是有心杀刘郓还要试探一番,或许孙茂哲只是失踪,是于坤准备的后手。
回溯到事发当天,那辆装载着刘郓尸体的马车,出了城,一路奔向梅香寺。
梅香寺一贯香火鼎盛,马车来往很正常。
驾车的乃是于坤的随从,于坤并未同行。
天色渐渐昏暗,外面田地里基本没有人影,家家户户亮起火光,炊烟袅袅,已是晚饭时分。这随从很是谨慎,一路观察着周围,见没有人,才将马车上的尸体藏入荆棘密布的水沟,而后把马车停放在寺庙。
随从在寺庙里用了晚饭,入厢房歇息,却是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出了厢房,翻墙出了寺庙。他住的地方就靠近外墙,外墙在常人看着高,随从却有点功夫,巧妙借力翻了出去。
乘着夜色返回藏尸的水沟,带着尸体入了山林,挖坑重新掩埋。
此后又回到寺庙,故技重施回到庙内。
次日一早,随从上了香,捐些香火钱,便驾车返城了。
这个于坤倒是缜密,原本随从不必如此周折,但于坤防备着万一有人查他行踪,他便可说随从侍替他上香才来梅香寺。寺庙的门都是定是关闭开启,谁能想到随从会翻墙进出跑去埋尸呢。
实际上,若是侦查的不仔细,没发现刘郓上了李良吉的马车,根本很难将两人扯在一起。
穆清彦站在寺庙后山,顺着刘郓死后的时间线,继续回溯。
间隔一天后,葛小姐便跟孙茂哲在后山相会。
孙茂哲失踪,距离刘郓之死太接近,穆清彦怀疑是于坤怕夜长梦多,故意刺激葛小姐约见孙茂哲,制造一出“英雄救美”,彻底将这桩婚约坐实。
之后发生的事,一如青娥所言。
穆清彦没在意葛家人,而是将精力放在孙茂哲身上。当于坤去救葛小姐时,另安排随从通知葛家下人们,引得青娥等人全都扑向了葛小姐,从而忽略了被地痞纠缠的孙茂哲。
他们却不知,那两个地痞忽然变了面色,一棍子打昏了孙茂哲,拿衣衫将其一盖,扛起来就跑向后山深处。
渡口的苦力们为挣活计,也分好几拨,吃饭都是一群人。要他们一人吃一碗鱼汤那肯定舍不得,通常都是一群十几个,点上两三碗分吃,尤其是鱼汤能每人分些,浇在面里别有滋味儿。
短短几天,渡口的人都知道穆记饭铺鱼汤是一绝。
当初穆清彦想到煮面卖鱼汤,一个是方便,一个是实惠,再一个他擅长做鱼。虽说有异能加持,他做素菜最绝妙,可渡口通常都是做苦力的,知晓其中好处的不多,毕竟干重活儿累死累活,谁愿意花钱吃个青菜?
最知晓素菜之绝妙的,唯有一个人,那就是陈十六!
这些天捕快们总来渡口巡视,每回陈十六都要点盘青菜,外加一碗鱼汤,不要鱼肉,只吃豆腐喝汤。不得不说陈十六的舌头厉害,炖鱼汤,炖的久了,鱼肉都化了,精华都在汤里,也被吸入了豆腐里。
生意好,每日鱼汤少说要炖五六锅。
靠着河边,鱼常见便宜,反正是炖汤,他都买一斤左右的,更加便宜。他还特地找个了固定供货商,每天要十条鱼,根据鱼重,每天买鱼的支出在六十文以内,鱼头用的多,鱼身用不完就腌制悬挂起来。豆腐也找人送,每天三板豆腐,一板足有十五斤,卖价三十文。
至于面条,每次客人来了现做,肯定不行。
他都是提前一天准备好干面条,有宽有细,整整齐齐一竹筐,十来斤。虽说春上多雨,但这些面条并不会长期储存,并不担心受潮发霉。基本上,一天消耗十斤面条很正常。
渡口的生意比预想中要好,客流量大,挣钱讲究的是薄利多销。
其间穆婉来了一回,见他这边生意还行,帮了一天忙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