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按兵不动的话还能支撑几个月的时间,最起码挺到南方早熟的粮食补给过来还是可以的。
可扎营跟行军可是两回事的,更别提这天气的影响也和军粮的消耗有不小的关系。
两种情况相叠加并非是简单的那种一加一等于二的情况,反而使得李景隆现在的情况更加的糟糕。
然而就算再怎么糟糕那也是他李景隆的麻烦了,朱棣早就带着手下兵马从居庸关折返回到了北平城。
朝廷大军还在外面承受寒风吹袭艰难赶路的时候,朱棣的人早就在营寨里烤火取暖好不自在了……
狠狠的玩了李景隆一手的朱棣在随后也没有别的动静,他知道这种计谋也只有第一次才有更好的效果,接二连三的使用收效甚微不说,还容易被人设计反向设伏。
虽然李景隆在朱棣眼里是个草包,可草包再怎么愚蠢也有灵光一闪的时候,这要是万一李景隆哪根筋搭错了,让朱棣一失足没有判断清楚的话,最后损失的可是朱棣手底下的精锐啊。
所以,在这次成功的戏耍了李景隆以后,朱棣重新回到了原来按兵不动休养生息的状态,就好像完全没有出兵大同这回事似的。
而李景隆更是巴不得朱棣不吭声,他此次带兵连敌人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已经有不小的折损。
这种事如果被朱允炆知道,就算不撤了李景隆平燕主帅的位子,估计也少不了一番斥责。
所以相较于朱棣而言,李景隆那是巴不得淡化这件事呢,最好双方谁都不要再提起,全当你朱棣是北上走了一圈,我李景隆亦是如此,大家谁都没有问题,一切等待日后真正决战的时候再说……
如此,燕军和南军重新回到了最初的平静阶段,双方谁也没有去招惹对面,都是一门心思想着积蓄力量。
朱棣这里加紧训练士卒,整合麾下的战力,让朵颜三卫和宁王府护卫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原来的军队当中。
李景隆那边则是不断地向朝廷请求支援,反正只要朱允炆有的,他李景隆就敢开口要。
士卒,将领,辎重粮草等等,这些是越多越好且来者不拒。
这一次足足消停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而等到建文二年四月初,在平燕主帅李景隆一声令下,朝廷原本二十余万大军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朱允炆从各地征调补充过来的士卒,合计约四十五万人马,对外宣称是六十万以壮声势
大军从德州开赴真定,准备伐燕事宜,随行将领增添不少,并且还有新来的援军武定侯郭英和安陆侯吴杰两人。
朝廷这边有动静了,朱棣肯定也不能再平静下去,视若无睹的下场肯定会很惨,与其被人打上门来,倒还不如朱棣主动出击的好。
这样说不定还能更好的选择天时地利,增强己方的战斗力,也好能够硬抗数倍的敌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