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从此以后,这样的家庭组合,再也不会成为她特立独行的标签。
因为这个家散了。
傅泠泠在事发的第三天赶回来。在车上,她用手机一直联系不上傅韶。这期间她又吃了一次药。
时隔一年,熟悉的铁门出现在她的视野,巷子里哄孩子的歌谣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老人们的聊天声都像是隔了一层时空,渐渐在她耳边模糊了。不知怎的,她脑海里突然晃过几句诗,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的夏夜,如水的月光洒满院子,傅韶用温柔的语调坐在她旁边念着: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四、
葬礼之后再遇见傅泠泠,已经是一年后了。
当年她拒绝把四个孩子送回给孤儿院,拿了姑姑留下来的并不算多的积蓄和补贴,自己带着他们离开了大院子。
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又在什么地方安家。这一年,我在外省因为忙着毕业设计和出国读博申请没有抽出精力去联系她们。但我常常会在倥偬之余想到她小时候和姑姑之间的很多生活琐事,那是被永远埋葬在大院子里的过去。
又一年六月,我的研究生生涯结束了。交出论文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这么多年,我战战兢兢循规蹈矩地活在家人给我预设的道路上,他们帮我扫除一切生活设置的障碍,我和命运之间总隔着父母。
但有时我也会感到没由来的空虚和迷茫。我为什么而活?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吗?学文凭、找工作、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结婚生子,一眼望到底的未来,让我没有抬腿走下去的欲望。
在那个毕业季,我突然特别想见傅泠泠。
幸运的是她的手机号没有换掉,话筒里她的声音听起来也与以前无二致。我于是甚至就以为很多事情都可以延续着从前的轨迹。
可直到我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回到老家,看到一身风尘的她站在我面前时,我才意识到,我们之间隔得不是山重水复之遥,而像是年年月月亘古时空的隔阂。
我们终归是生活在两种社会规则下的,完全不同的人。
她的美丽终于褪去了青涩和温从,掺了太多病态的冷冽和锋利。
我面对着有些陌生的她,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开口去寒暄。
“很高兴与你重逢,”她先打破了尴尬的气氛,“我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过得还好,现在也完全养活得起四个弟弟妹妹。我猜你会想问这些。”
“……是,但我还是最想问问你怎么样了。这一年不知道你都做了什么,很辛苦吧?”
“活着怎么会不辛苦?”她微微地笑起来,略苍白的脸上带着凉凉的味道,“你也一样吧。看得出来你最近心情不太好。”
一下子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口,我对未来的不满和委屈,不知不觉就向她倾诉起来。她全程都在安静地听着,收敛了一身的凌冽,像是那个文静的女孩子又回来了一样。
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做一件大错特错的事,她一定过得比我艰难得多,或许我正在抱怨的生活,是她求之不得的安稳,这实在对她太不公平了。我于她,她于我,不过是偶然相遇的两条单薄的鱼,维系我们的是那位永远停留在三十岁的女人,自她与我们连结的纽带断裂后,我们便与彼此的未来永远错肩。
我努力想把话题扯回到她的身上,窘迫之中却问了一个让我一直后悔的问题:“姑姑在接你回来之前,也有人这样照顾你吗?”
“那里就像是牢笼,”她静默了一会儿,说,“没有人关心你过得怎么样。除非你特别漂亮,或者濒临死亡。”
话音刚落,便有一连串闷雷自遥遥处炸响。天空中的阴云渐渐聚拢过来,纠结成一团乌压压的笼顶,一开始细细的雨丝沥沥地从云层里抽出来,很快这种降落变得沉重又来势汹汹,雨水不要命地砸向人间,带着毁灭一切的劲头。
我们之间反而一下子沉默下来。
“如果没有其他的事,那么,我就先告辞了,抱歉我不能请假太久。回见。”
她微微颔首,起身离开。走路时溅起模糊的水花,像是一脚踏进了别的尘世。
那时候我依然什么也不明白。关于她和姑姑,关于我自己,关于生活这个话题。
青灰色的天际泛起雾气,远山迤逦起伏,有如平生未解的那些谜。
五、
姑姑去世后第七年的夏天,傅泠泠毫无预兆地找到了我。当时她的脸色已经非常差了,精神却还好。
她说:“我是来道别的。”
我所有的话都哽住了,吞下去的咖啡像一把匕首,钝痛从舌根划至咽喉。
“我知道我不太正常,比起其他人来,”她说,“我有一个秘密,想要带进棺材里。但是你知道的,我想你知道。”
我的眼泪开始堵住我的视线。
“我已经把弟弟妹妹们安顿好了,你们都不必担忧,他们会有平凡完满的一生,我想,这也是她最放心不下的吧。
“我要休息了,希望她不会怪我偷懒。”
她微微笑起来,腼腆一如十七年前那个刚进院门的小小姑娘,时光倏然首尾重叠,中间的一切泪水和离别,顷刻间消失不见。
我怀里的孩子突然哭了起来,我慌忙去哄。
“新鲜的生命,”她笑道,“他也会有完满的一生。”
“那么,不见了。”她摆摆手离开了。消瘦的身形,像扛着命运。
我最后一次回头时,日光正晒。白花花的阳光照在她脸上,面目模糊。
我突然就感觉难以呼吸。
六、
我从此便再也没有遇见过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