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送你一个亮堂堂的北京。
五年来,李一一从紧急技术观察员的职位跳槽,向联合政府申请巨额资金和各界专业技术人员,一直辗转各个国家,只为了一个研究。
借鉴如今学校,每个窗户都是一块显示屏,显示一个“假”的校园环境。如果把这种材质的显示屏改进并做成半球形,将整个地下城“扣”起来,就能显示各种天气。
包括晴天、阴天、雨天、雪天、春夏秋冬的交替,还有雨夹雪,多云之类的天气。
他写了多种算法,每天可以根据季节随机变换天气,温度也有变化。
只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云雨雪,一定能还世间一个一如曾经的北京,有悲喜、不再一成不变的地下城。
作为创新派的代表,其实他没太多经验,专业知识也不扎实,只好去各处拜访精通的业界专家。后来做着做着,发觉太难实现,真的要实现全球化可能需要很多年。压力来自技术、时间,和人群舆论。
所以他没有选择公开研究。五年来,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抬头看看窗外偷偷保护自己的刘启,一切不堪、疲劳如烟消云散,只想着“做完这个刘启就可以成为我男朋友了。快做快做。”于是打起精神来。
抱着这种想法,速度着实提高许多。计划是6-9年,5年便悄悄完成了第一个拟设点的建设,就在北京地下城。
选择北京,因为想在这里,第一个让刘启看到。
即使是假的,也要他看看北京的大晴天,看看太阳,看看曾经救赎过他的光。
还有,他要告诉他,这五年,没白等。
还要世人看看,他还给他们的太阳,这亮堂堂的世间,亮堂堂的北京。
凌晨五点,刘启下了车。
李一一在哪?
他给他发了一封邮件。“你在哪里?”
“东单,金鱼胡同旁边。最高那栋楼。”
街上一辆出租都没有,十公里左右,应该能到。
五点四十,刘启冲上金鱼胡同口最高的那栋楼,没电梯,估摸着爬了几十层。
终于在六点上到顶楼天台。长椅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日思夜想的那个身影。
擦了擦汗,稍微喘口气,刘启走过去:“来晚了,等很久了吧。”
李一一抬头看他,笑了笑:“没有。”
随即站起来,拉他到天台边上,说:
“是你久等了。”
就是现在,他想全部告诉刘启。
他这么多年的努力、他的真心、他对他的爱。
都想告诉你。
“这五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
“……嗯,我知道。是什么?”刘启心跳还有点快,正努力平静地看着他。
“给你做了一个小礼物。”李一一打开手机,按下一个按钮。
“抬头。”
周围的天色一下变得明亮,一轮红日在天边升起,照亮了北京,照醒了人们。
李一一甚至能猜到他们再次体会到这种被太阳唤醒的感受,猜到他们会探出头,走出窗外,去看“新”世界。
“这是你做的?……送给我?”刘启看看天,又看看李一一,震惊难以言表。
他虽然知道李一一在准备搞大事情,却也没想到是这么大的事情。
“追光者”,原来如此。
追光,是他在追逐李一一,是李一一在追逐太阳,然后送给他。
李一一回答他,“是的。”
是为你做的。
就看着那轮红日渐渐升起,渐渐挥洒出光芒。
李一一决定把一切告诉刘启。
“对不起。”李一一转过身,面对着刘启。
“……对不起什么?”
“……没早点告诉你,我也喜欢你。”
“……我知道。一直都知道。”刘启愣了愣,伸出手把李一一揽进怀里。
“你一直在等我的答案,抱歉。”李一一边说着,边有几滴热泪滚下。
“别再道歉……”
“让你等了这么久,真的对不起。”
刘启看着怀里的爱人,心中隐隐作痛,却也为他开心。
低头吻走他眼角的泪,李一一抬头看他。
一束阳光照在他们身上,照亮团聚的爱人,照亮北京。
“新年快乐。”刘启说。
“嗯,新年快乐。”李一一笑了笑,望向天空。
“来吧,我们一起。”
“点亮这世界!”
追光的人,眼里总满是希望。
“追光者计划”,第一拟设点,北京地下城,实验成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