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文义出了皇宫,心中却仍在想着刚才之事,皇上居然是让自己按照杨凡的要求去建造锦衣卫指挥所,欧阳博也没有提出异议,这事太奇怪了。
杨凡是忠义侯,以侯爷的爵位统领锦衣卫倒也没什么,但是杨凡去年十月份才是千牛卫守备,年底就变成了天门府通判,这才短短时间,又变成了锦衣卫指挥同知,一下武一下文的,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事。
指挥同知的官位对于户部尚来说,并没有多了不起,但是,作为朝臣,皇上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这杨凡年纪轻轻,就得皇上如此看重,前途只怕不可限量。
“真是奇怪,忠义侯一家,何时出了这么一个人?”
……
杨凡彻夜未归,何晓玲甚感无趣,便一身男装出门而去。
京城街上四处都在谈论着这两天发生的事情。
何晓玲兴趣缺缺,街上虽然热闹,但她却总是心不在焉,心里想着,也不知道杨凡什么时候才回来。
何晓玲偷偷拿出一张折得整齐的白纸,上面正是杨凡写给她的那首词,看着看着便笑了起来。
找了一家茶馆,要了一壶茶,准备歇息片刻。
茶馆中有不少茶客在谈论京城中的各种趣事。
其中有一桌的谈话内容引起了何晓玲的兴趣,侧耳偷听起来。
那一桌坐着的是几个白衣生,大冷天还带着把扇子,酸气十足。
“真是没想到,这楚嫣然文采如此了得,这一首元夕词真是将上元灯节的场景刻画的淋漓尽致。”
“确实,谁也没想到,最后是一介女流独占鳌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真是百不厌,让人情不能自已。”
“只是听说那楚嫣然并没有承认这词是她所作,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如此好词,要是别人所作,肯定会传唱开来,我看是那楚嫣然怕那画舫中的人下不了台,所以才这么说的。”
“这么说来,这楚嫣然可当真是个妙人,白兄要不要将她赎身出来?”
“即便我愿意出那个钱,嫣然姑娘也未必肯跟随于我,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真是难得,可惜流落风尘。”
何晓玲蹙起眉头来,起身来到那一桌前,将手中的纸铺开,问道:“你们在谈论的可是这一首词?”
几人好奇的打量了何晓玲一阵,然后看向桌面的白纸。
“没错,就是这首,咦,这字迹好生奇怪,以前从未见过。”
何晓玲哼了一声,一定是楚嫣然捡走了她的那个灯笼,居然还厚颜无,耻的将这首词据为己有,怒道:“那楚嫣然现在在哪里?”
“楚嫣然当然是在琼香楼中咯,这几天想找她的人可多着呢。”
何晓玲收起白纸,然后结账愤愤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