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城内,暂做行宫的州廨里,皇帝萧询正兴致勃勃地和太后讲自己的感悟。
感悟来自于大将军讲解的一段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这话,来自春秋时兵书司马法,萧询讲解起来:
“忘战必危,指的是国君若疏于整顿军务,当敌人来犯时,就无力将其击退,以至于失地失人,国家危在旦夕。”
“好战必亡,是因为打仗很消耗国力,一石粮食,运到千里之外的前线军中,只剩下二斗,其余八斗,都在半路上吃掉了。”
“被谁吃掉的?是运粮的青壮,还有拉车的牛马。”
“平时,兵卒在驻地军营,每人每月消耗二石米,打仗时,这些兵卒开赴前线,虽然每月依旧消耗二石米,但朝廷还得额外支出八石米,才能保证将士们能吃饱饭。”
“所以,打仗打多了,国库就撑不住了,二国库没有存粮,一旦各地发生水灾、旱灾,就无法调集粮食赈济灾民,这会天下大乱的。”
“再说打仗,就算打了胜仗,将士们也免不了伤亡。”
“每死一个人,就等于有人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兄弟,失去了良人,死去父亲,等于一个家庭 失去了一个壮劳动力。”
“胜败乃兵家常事 若官军是为保境安民而产生伤亡,那是没办法的事情。”
“可若是频频出击 不断征战 大量的伤亡,会让许多家庭破裂 出现许多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
“长持以往,人心大乱 国家就会灭亡。”
太后见儿子说得头头是道 一脸认真的模样,心中宽慰不已。
儿子自从出了建康,一路上总是心情愉悦,就像是从笼子里跑出来的鸟儿 在天空中上下飞腾 兴奋地叽叽喳喳叫唤,欢乐无比。
儿子高兴,她就高兴。
儿子在御驾亲征的过程中,长了许多见识,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让她更加高兴。
在大将军、彭城公的引导下,儿子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有了深刻体会 主动要求多看书,这让一直督导儿子读书的太后 愈发高兴。
她一开始还担心彭城公把儿子“带坏”,导致儿子玩物丧志 或者以为打仗很好玩 现在看来 是她多虑了。
彭城公很会教人,所以教出来的李平安知书达理,现在顺带着教皇帝女婿,短短时间里,便让皇帝成长许多。
母子俩交谈,说到兴头上,另一边,一对父女已经结束谈话。
李笠走在廊下,回想方才自己有没有什么话忘了交代女儿,思来想去,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了,没有遗漏什么。
女儿还小,皇帝也还小,按后世的角度来看,都是初中生,所以,很麻烦。
所谓“麻烦”,指的是皇帝,不是他的乖女儿。
初中生的年纪,正处于叛逆期,即所谓的“中二期”。
中二少年对于“权威”的抵触心理很强,逆反心态很严重,又极度的自以为是。
一句话来概括,中二少年的心态就是“这不是我的错,是世界的错!”
中二少年连亲生父母都不好管,遑论岳父,遑论枕边人。
若这个中二少年还是个皇帝,那就更麻烦了。
伴君如伴虎,李笠不怕,大不了翻脸,但女儿不行。
所以李笠千叮咛万嘱咐,反复交代女儿一定要小心,小心陪伴身边这头正处于中二期的小老虎。
至于他自己,要对付这小老虎,轻松地很。
社会的毒打,让他伤痕累累之际,长了很多见识,学了许多本事,其中包括一些驾驭人心的套路。
简单的例子,一个小老板,开个公司,雇了一群小年轻跑业务,小年轻能吃苦、能拉到不少业务,但心高气傲,不好管。
当面叫老板“X总”,私下叫“傻X”,稍有不如意就会离职。
小年轻不管不行,然而管起来很麻烦,怎么办?
好办,带去夜店,嗨皮一下。
小年轻跟着老板去了次夜店,当了一回小王子之后,瞬间性情大变,死心塌地化身老板忠犬,全天24小时战斗力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