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之前对于这些藩属的管理中,为什么坚持厚往薄来的政策,就是因为大明君臣认为,相比于对丝绸、 宝船等物质的羡慕,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稳固的统治对小国统治者们显然更具有吸引力,只要大明能够在这方面做好,使得这些藩属们接受大明礼制的教化,就可以使得他们心悦诚服。
阁臣们认为,只要大明做好自己,使得礼制规范在各朝贡国得到扩散和内化,那么自然就会对这些国家的行为产生影响,一方面制约他们的行为不“违礼”,另一方面引导他们的行为以更加“合礼”。使得这些藩属国认同大明,从而保土安民,上奉天道,尊事中国。
朱载坖认为,这种办法也许在之前是行得通的,但是现在时代变化了啊,这些西夷哪讲什么礼仪?人家凭借的就是坚船利炮,哪里跟你讲什么礼仪道德,就是干就完了,大明在南洋的藩属国已经不剩下几个了,再搞下去,大明的羽翼被剪除了之后,他们就要对大明下手了,所以朱载坖认为,必须要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这些藩属,同时对于这些藩属,也不能再放任自流了。
首先要对付的就是朝鲜,朱载坖在和阁臣们的商量之后,决定对于朝鲜要狠狠的敲打了,朱载坖再度给朝鲜下达诏书,在诏书中,朱载坖要朝鲜回忆当年李成桂向大明承诺的慎封疆之守,事大以礼、事大以诚的诺言,并且要求朝鲜立即和倭国断绝一切联系,否则后果自负。
同时朱载坖正式要求内阁和吏部、礼部、兵部等衙门商量,首先将大明各个衙门中有关藩属事务的机构,将他们的执掌列明,为组建一个专管藩属的衙门做准备。
经过吏部的汇总,和朝贡藩属有关的衙门除了礼部主客司之外,还有部仪制司、鸿胪寺、兵部、四夷馆、户部、光禄寺等衙门,礼部仪制司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有关这些藩属进奏的文书等,格式是否正确,是需要仪制司来先行审核的。
而鸿胪寺掌朝仪、宾客等相关事宜,在这些藩属的朝贡过程中也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外夷朝贡、接受赏赐时皆到鸿胪寺演练朝见礼仪。再者,外夷朝贡、受赏皆由鸿胪寺引见,如外夷进贡方物时,鸿胪寺官将其引至御前,胪寺主要负责朝贡礼仪和转呈保单、奏本之事。
兵部涉及的主要是会同馆隶属问题与夷情处置两个方面,会同馆原本是兵部车驾司管辖的,是接待外国和边疆民族贡使的场所,同时是大明与朝贡使团进行经济贸易活动的场所,还是大明与朝贡者开展外交活动的主要场所。现在已经移交给主客司管理了,还有就是一旦有夷情发生,兵部作为总管军务的部门,是要对此事发表建议的,尤其是在涉及到用兵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