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讯技术是一个特别大的门类。
张诚在草原上旅行的时候,就深感无线电技术发明的必要——这个时代驿传不完善、信鸽靠谱,一支队伍走出几百里,就被这个世界给吞没,失去联系的队伍甚至可能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世界有太多的未知地域,在山林中走着走着就可能再也回不到正途上,再也回不到文明社会。
但如果有无线电,就完全不一样。
无线电技术不仅仅能解决通讯的问题,张诚一直苦恼的大地测量技术也迎刃而解。有了无线电通讯,就能拉齐各地的时间,各地同时测量星图,就可以得到不同地区的经度差。
此前的六分仪测量法已经能很准确的测量各地的纬度差,再加上同时时钟报时测量经度差,大地测量才算有一个完整的解决。
尤其是,在这个时钟还不够精确的时期,通过无线电技术取得的“同时性”就格外重要。
回到张村就开始做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准备。技术准备倒还简单,理工男谁还没焊过电路板、做过矿石机?但是重要的是提出无线电技术的基础理论。
好在电磁学的理论在张村已经出现萌芽,在张村刻意引导下,电磁学的探索如火如荼。在既有的感应线圈和电路基础上,组合出一个新的应用,相对比较容易被接受。但是无线电报技术还是让很多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人震惊,无线电报的出现,让更多人开始思考远距离通信的各种可能。
电报机通过线路通、断,传递出一组信号,在另一端通过复现这组信号,可以人工翻译成对应的字母代码,然后重新组成文字。这种电报虽然效率相对比较低,但是准确度却很高,熟练训练的收发报员,可以准确译码发报,实现超远距离的通信。
这个时代的空中,无线信号环境极为干净。除了张村这个巨大的天线和这百十台发报机,再没有新的信号。所以哪怕很小的功率,也可以被千里之外的接收者捕捉。而张村的这台巨大天线,在这个时代的发射功率更是强的可怕。
有了最初的电报机,在长城大学这个环境下,关于无线电技术的讨论就更加密集,电讯班虽然有非常高的人员背景要求,但说白了,前几届张村小学的学生都具有入班的资格,这些人也正是张村学术体系的中坚力量,这个时代理工知识最丰富的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无线电相关的力量和应用之中,再加上张诚的引导。张村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比另一个时空发展的更快,几十年的无线电发展历史,在张村只不过数月时间就跨越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