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诚的亲自参与下,好几种电子管被发明出来。在校办工厂体系下,赵三球再次承接了电子管的流水线制作。由于电子管涉及到金属电极、玻璃、真空抽离技术等等,因此研制过程还是有些坎坷,而生产效率相当低,校办工厂的电子管几乎是用手工制作完成的。不过这个时代使用电子管的场景和数量也并不多,这几百个电子管也能够满足当前需要。就是,如果核算成本,这些电子管的成本之高,让赵杏儿都有些心疼。
张诚用电子管拼装起这个时代第一个无线电广播发射机,阐述了工作原理之后,在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帮助下,配备了拾音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作出这个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声音信号发射设备——俗称广播电台。
电报机是一对一的信号发射和交互,广播电台这是一对多的交互。技术人员张诚能想到广播电台的多种价值,却并没有想到广播电台最重要的价值是娱乐平台,这是教育和阅历的局限。
广播电台对应的就是收音机。张诚推出的第一款收音机是矿石收音机。差不多每个无线电爱好者都组装过矿石收音机,这东西原件廉价简单,配件也是张村轻易可得的材料。
张诚把电路图、器件表公开出来,这项技术没有任何藏私,直接发布在这一期学报上,任何有心人只要在身边找一找,就能通过唾手可得的器件拼凑起一台矿石收音机。
一时之间张村手工制作矿石收音机成为一项流行的课外手工。矿石收音机不需要电力,就能够接收到广播信号,可以播放广播电台的声音内容,这一神奇技术赢得了张村理工生们的追捧,一段时间,在长城大学每个人打招呼的内容都是:“你能听到吗?”
理工男们当然不满足矿石机不稳定的信号,带电的、更灵敏的接收设备探索如火如荼的进行,最终,第一台电子管收音机在张诚的期待中出现,这台收音机体积很大,是一个木箱子,也很重,足足几十斤。这个又笨又重、用铅酸电池或者干电池供电的收音机,能高度还原播音室的声音,由于这个时代的无线电环境相当干净,没有杂波干扰,所以靠长城大学内的那个巨大的铁架天线,甚至在几百里之外,也能用电子管收音机接收到来自张村的广播。
“这个可以开设空中课堂。”公孙尼子最关心的就是教学。“有了这个,远在外地游学的弟子们也可以随时收听教授们的课程。”
“这是个好主意。”张诚心不在焉的应答,“一小时一堂课,6个教授连轴讲课,广播电台就能连续播放小半天。就只是,我们游学的同学们晓行夜宿,只有夜晚能够停下来停课。就得麻烦我们的教授们开设夜间课堂了。”
“只要能让弟子们有进益,先生们辛苦点不是事儿……”
广播电台最有价值的内容当然是播报新闻和娱乐内容。但是这个时代,电子管收音机只有那么百十台,还都在长城大学的学生手中,那最重要的应用场景自然是远程授课。不过没有黑板作为辅助,就不知道这些学子们能不能听得懂这个课程的内容了。
公孙尼子根本不能预判到,这个又笨又重的收音机,未来会多么流行,又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