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6章 墨痕(1/2)

第一章 寒窗

2003年秋,临江市图书馆三楼古籍区,穿褪色牛仔外套的青年正在抄录《全唐诗》。他叫叶文轩,二十六岁,市作协最年轻的会员,此刻却在抄写六十年前的旧报纸——泛黄的《临江日报》副刊上,整版刊登着新锐诗人江雪的组诗《金属森林》,其中《地铁口》那首末句"锈迹爬上瞳孔时,我们学会用二维码呼吸",让他在城中村出租屋里熬了七个通宵。

"小叶,市文学院要办青年作家研修班。"管理员老周递来牛皮纸信封,"带着你的诗集去,王主编亲自给你引荐。"

叶文轩攥着信封的手微微发抖。三年前那场车祸带走的不仅是母亲,还有他投稿时必附的牛皮纸信封——现在这个,是殡仪馆寄存处找到的遗物。

第二章 知遇

文学院红砖小楼里飘着普洱香,穿唐装的老者正在给学员讲解《文心雕龙》。叶文轩注意到第三排戴玳瑁眼镜的男人,对方笔记本扉页写着"丁远山",笔迹与他珍藏的《现代诗选》编者按如出一辙。

"小叶的意象派很见功底。"课后丁远山拦住他,"但意象需要锚点,就像..."他忽然剧烈咳嗽,指缝渗出暗红,"就像锚要扎进海底..."

急救车鸣笛声中,叶文轩攥着染血的诗评——那篇点评他处女作的文章,此刻正从丁远山裂开的公文包滑落,日期赫然写着1997年4月。

第三章 扶摇

三个月后,叶文轩搬进市郊别墅。丁远山中风住院前,将古籍出版社总编职位交给他,书房保险柜里躺着泛黄的《临江诗刊》创刊号,1997年4月刊首语正是丁远山手迹:"本刊致力于发掘被埋没的珍珠..."

"叶主编,北大附中的林教授想见您。"助理递上烫金名片。在堆满古籍的会客室,白发教授颤抖着展开诗稿:"这是我学生写的,她父亲是市教育局..."话音未落,叶文轩瞳孔骤缩——稿纸背面印着母亲生前工作的纺织厂徽标。

第四章 惊鸿

2004年清明,叶文轩站在母亲坟前。山风卷起祭文,露出夹层里的照片:二十岁的母亲穿着蓝布衫,站在"临江市青年文学创作座谈会"横幅下,身旁戴玳瑁眼镜的男人正在为她别胸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