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文彦和孟巍然这些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几十年,还有四百多年家族底蕴的人,在赵凌弄出国企入股的时候其实也察觉到一些不对劲。
他们将田产、房产、珠宝全都换作了黄金和半两钱,将家族中超过五成的钱财上缴国库,几乎是将自己家族的未来全都交到了赵凌手中,与大秦的国运绑定在了一起。
至少当下他们并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
家族中人没了官职,少了田产,财富也极速缩水。
但这似乎是大势所趋。
蒙恬大军横扫草原,大秦国内一片欣欣向荣,赵凌的政治手腕以及挣钱的手段都让他们感到害怕。
以前他们这些贵族世家挣钱的办法不就是霸占良田,压榨百姓,囤积粮食,强取豪夺。
如今赵凌登基之后,他们又怕被清算,赵凌都说了,他将百姓当人看。
他在收割贵族们的财富,明眼人都看出来了。
他们这些人又不敢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强取豪夺,囤积粮食。
再加上之前他们的粮食早就被赵凌逼得放了出去。
如今一个个的本就无粮无兵,面对强势无比的秦武帝,他们敢有任何的反抗,那带来的极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赵凌登基之后,一步一步地蚕食,让朝中曾经的权贵在他面前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此番若是顺从配合,豪赌一波,将家族气运与国运绑定在一起,说不定真的能让家族延续繁荣。
朝会之后,赵凌坐在章台宫中,看着张良报上来的入股国企文书,不禁笑了起来:“七十八万两黄金。”
嬴政统一了货币,并强制百姓使用半两钱,买卖不得拒收半两钱,并且商品皆需明码标价出售,超过一枚半两钱的商品就必须出具契书。
这么些年来,基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经济体系。
而黄金主要用于赏赐、贵族贮藏或大宗交易,而非后世那般的“国家储备”。
赵凌收了这么多的黄金上来,是想以黄金作为国家的经济储备。
“子房,你以为,朕之前所说发行纸币的事情可行吗?”赵凌在犹豫,要不要发行纸币。
当国家拥有足够多的黄金储备,再发行纸币,强行让百姓使用,这种事情从某种角度来说能更好地控制铸币权,也让百姓更加方便交易。
但这其中的利弊不一,结合秦朝目前的情况,他登基不过两个月,哪怕军政民心全都搞好了,若是发行纸币,势必又要引起百姓的恐慌。
后世的大明宝钞就是一个例子。
朱元璋发行大明宝钞作为全国唯一的通行货币,一贯钞等价一两白银,等价一千文铜钱,可以换一石米,并禁止使用金银交易,违者杖八十,没收财物。
他这一搞,印钞直接成了大明王朝无限凭空造钱的仙术。
打仗要钱?
印钞!印两千万贯!
修缮宫殿要钱?
印一千万贯!
什么官员俸禄和军饷不够了,印钞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