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等人自然是不会参与到这些人的讨论之中的。
其他人也十分的识趣,对于这个在朱棣面前是红人的人,现在他们也没有发现朱高炽有多看重他。
自然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的巴结了。
姚广孝等人都走,也就是那些在朱棣身边的红人,各自形成了一个团体走了。
其余的官员也没有特意的在乎他们。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懂的都懂,他们现在只能是抱团取暖了。
现在这些老臣们,则主要把目光放在三杨的身上了。
即便他们都是好大臣,不贪污,可是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会去巴结结交啊。
这些臣子一个个的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这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喜悦,不是靠做作就能表现出来的。
这些人都纷纷拥簇在三杨的身边,把三杨放在中间,一股劲的恭喜关心着。
那种热情的程度,就好像下一秒三杨就会飞走一般。
他们一个个一口一个杨阁老的,声音此起彼伏,询问着相关的政策情况,是不是他们的房屋也可以换粮食之类的,家中的府邸破旧了,是不是也可以申请补贴之类的。
他们眼中都充满着好奇。
毕竟陛下说得一般都是大方向,具体的事务还是要由他们这三位阁老来实行的。
阁老大笔一挥,那么就是不一样的结果。
虽然所有事情的最后定夺都是陛下在做,但是他们三位的票拟建议也是十分的重要的。
在永乐一朝他们已经了解了这个模式了。
陛下一天要看那么多奏折,其实真没有必要一一的去仔细思考。
大多数还是和内阁的建议一样。
这样一来,也就显出了内阁的重要性了。
他们这些人能够接触到的就是内阁。
刚才,朱高炽已经把他们直接禀告的连线给斩断,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越级汇报。
三杨就是他们的真正顶头上司了。
此刻,就连那些口才一般的武将,他们也都凑上来,不能免俗的加入到奉承的队伍之中。
他们没有办法说些漂亮的词藻,只能是绞尽脑汁的勉勉强强的说些恭维的话,或者就是捡一些别人说过的话,跟着去说。
他们也想要在三杨这里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比如他们军中的土地,以前是军屯,是由驻军军人在种,现在是不是也要收回去,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补贴粮食呢。
这也关乎着一次利益的分配。
他们也十分的关心,谁又会和钱过不去呢。
三杨他们则都是满脸笑容。
对着这些人不厌其烦的开始解释着一些政策情况,如果有他们都拿不准的,则是承诺会去找陛下问清楚。
三杨经过朱高炽的调教,已经不会再随便的就给人家承诺什么,也不会因为人家的几句好话就飘飘然了。
更不会去结党营私了。
他们三人的俸禄那么高,再去犯错误,那简直就是傻子了。
他们认真的回答,一点架子都没有的态度,让这些大臣们都十分的佩服。
心中暗想,怪不得人家能够成为内阁大学士呢。
就如此温和耐心的回答,一个个子都相当于暖阳一样,让他们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