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父皇也驾崩了,长眠于你的旁边,你也就不会孤独了。
如今父母都已经仙去,独留孩儿在世了。
你们放心,你们辛苦打下的江山,孩儿一定让它更加繁荣。”
朱棣在后面听到这些话,无比的感慨,他何尝不知道当年徐妙云是在特意的护住朱高炽。
慢慢地因为这个缘故,他也逐渐有些疏远徐妙云。
现在他的确是有些后悔了,后悔以前对他们母子太不公平了。
也看得出来,这三个儿子之中,只有高炽能够有出息。
朱棣昨天晚上在阳光城的所见所闻,已经看出来了,未来的大明一定会在朱高炽的带领下,变成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国度。
所有的百姓也要像阳光城一样,都有机会读书识字,各行各业都有机会发展。
朱棣脑子里面有太多的情绪。
他都没有仔细去听朱高炽后面又说了些什么。
只听到朱高炽下令回京城。
朱高炽让人传信给三杨,让他们快速的结束了葬礼的一切事务了。
登基事宜也可以从简而行。
这些事情有个象征性的意义就行了。
现在大明正处于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时期,还有外敌需要清理,还有内部的矛盾需要纠正,还有各种的研究要开始进行。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繁文缛节上面。
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些,当然也就不愿意大明的发展因为这些而停滞。
这些所谓的礼,到时候还要进行删减,哪里弄得这么麻烦。
在他看来,人都已经死了,搞得那么宏大的仪式又有什么用呢,还有这些陪葬的东西,全部都不应该存在,否则都是便宜的盗墓贼。
好的东西应该是在市面上流通,而不是在地下长埋。
朱高炽拜完了徐妙云,就出了墓穴。
对着赵贵说道:“你主持的葬礼,由你来昭告天下,从此开始废除殉葬制度,这些拉来的活人殉葬的人员,全部都放了。
另外,所有的陪葬品全部收回去交给内库管理。
包括母妃墓里面的陪葬品也全部都拿出来,交给内库。
从此以后所有的皇帝贵族都不允许有陪葬品。
人都死了,陪葬这些有什么用,反而是助长了盗墓之风。
这些钱财就应该给活着的人用,国家用来发展民生不好吗,家族用来维持生计不好吗、
埋在地上多浪费啊。
朕知道这一举动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不过你不用担心,大胆的去做就是了。
朕的登基大典也都是一样的简办,省下来的钱财就用来修桥铺路,改善民生!”
朱高炽不在乎这些东西。
其实一个皇帝的葬礼,太子的登基,还有古代皇帝的生日,那都是要花非常多钱的。
这些如果都减免的话,那么真如朱棣说的那样,这些省下来的钱,够他打一次北伐战争了。
朱高炽并不是非常缺钱,大明现在也不是揭不开锅,但他要带头做到不铺张浪费,他要把这些钱用到刀刃上,去发展军事,去掌握海上资源,去开疆拓土,让大明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朱棣也听到了这些话,当下也是醒悟。
心里无比的赞同。
“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节省一点,就可以又打一次仗了,都是这些被这些文人给忽悠的,动不动就是什么圣人说,经典上说。
把朕给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朕的性格原本不是这样的,就是听了他们的话,这也要按规矩,那也要按规矩,老子以前就是一个不讲规矩的人。
高炽终于是做了朕都不敢做的事情!”
朱高炽的这个决定的确是有些前卫,他的话说完,就连一些百姓都觉得,死者为大,不应该如此。
而他们也看到了,朱高炽连自己已经安息的母亲的陪葬品都让人拿出来了,他们知道这是真的较真了。
谁敢去有意见,那就是自己找死。
礼部侍郎赵贵本来还想劝,他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颈脖,想想还是算了。
于是,他跪下回道:“臣,领旨!”
故人已经安息,也已经下葬,接下来就是他朱高炽的时代了。
然而也正是这一段时间的耽误,表面上平静的大明,已经多处预警了。
他的挑战也真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