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道法千千万,属九道最盛。
其中北属天山名北天,南有上清尊天蓬,西从茅山赶湘尸,东见龙虎拜天师,四家为坊间常见,百姓常谈。
然而常见常谈并不代表人尽可道,有的只是因为年代久名气大或者有些封建陋习,由百姓杜撰了许多盗版的学说。
比方说,湘西茅山赶尸派。
原本人家尊的是龇母德圣尊,掌生死两易事,到了某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口中就变成了茅山派,能以死尸为棋,大成者甚至能复活死人?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皆有种,最爱长生不老术。
这种能够使唤死人的术法,说白了也是正中靶心,所以金元德在收集道法精要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收集了一大批茅山道术。
他甚至还根据实际情况展开了孜孜不倦的实验。
天狗不是吃人练功吗?
他就把省下来的尸体拿来尝试复活。
妖卫们不是自相残杀求突破吗?
他就尝试着赶尸。
并且在金元德心中有一梦,除了借助古宝得道成仙之外,他还给自己留了一手,希望能从茅山赶尸术中研究处长生不老的秘诀。
谁也不能保证修道是否能成仙嘛?
所以留一手总没错。
再者说,如果修有所成还能传给后代子嗣不是?
想着被自己弃下的女儿,金元德更是发愤图强日夜苦修,也不知天公是作美还是不作美,他成功了。
就在陶丰点兵点将奔赴江苏的这天晚上,一抹青光自金元德手中搓出来,打进几具妖卫的尸体,激活了残留在它们体内的长命虫……
在死尸睁眼的霎那,金元德自己都懵了。
眼看着复苏的死尸面白青瘦直挺挺,不会讲话也不会动,就瞪着两只白内障的眼睛,金元德吓得不轻,又尝试许久,最终陷入无法驱动的困境。
恰逢天狗带着大部分的妖卫前往苏州参战,他一时间也找不到人可以请教,只好收功作罢,转头就回书房里往长安写信。
信中难言兴奋之情,向荒妖帝表述自己已经参透长生之法。
当信使乔装易服快马加鞭的离去,他还怡然自得,心想自己绝顶聪明天下无双,这一后手留得真是完美。
紧接着斥候来报,说是打上江城来了一封家书。
金元德大喜,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女儿金禧托人送来的信。
信中言表思念之苦,又说成亲在即,希望父亲能弃暗投明坐高堂。
参加女儿一生只有一次的婚典。
新郎,自然是那位年轻有为的国子监大祭酒,张士如。
瞧着张士如的名字,金元德心中百感交集。
说实话他对张士如并无恶感,即便道不同不相为谋,鉴于女儿对其情根深种,他也是爱屋及乌多有包容,哪怕张士如现在只办学府不忠朝廷,甚至有亲近韩昭助大隋的举动,金元德依旧选择原谅。
没有什么比女儿的终生大事更重要。
而张士如这种既年轻又有学识的三品大博士,无疑是世间最罕见的那一挂,确是女婿的最佳选择。
但……
两军交战在即。
陶丰将死。
天狗将成。
金家能否一举跃入仙道,就看今朝,为日后千秋计,金元德只能按捺住心中悲痛,提笔聊表心中歉意,试图换取女儿的理解。
殊不知,这信日夜兼程的送回上江,第一手确实是送到金禧的手中,但金禧转手就交给了张士如。
自上江一战后,王秀娘在上江留了不少人才,通过与衙门的强强联合在短时间内就平定民情,并且顺势启动君明学府。
也就是说,开学了。
张士如理所当然的承担起先生一职,可谁也想不到,明明说过只教书不参战的他,还是凭借婚事诈出了金元德的所在。
说实话张士如自己都不相信。
在金禧把信送来后,他坐在书案前,看着这一封几乎自掘坟墓的无敌‘家书’,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无心插柳柳成荫,绝情难断家务事。”
边上,金禧也穿着儒风袍,像张士如答应的那样,她也尝试着站上讲台当起教书先生,教一些未开化的小孩子,以她肚子里的文墨绰绰有余。
可是要教踏上歧途的老父亲回头是岸,她自认学识浅薄,束手无策的时候,她也只能依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在旁默默的眼红泪目。
事到如今谁还看不懂呢?
随着隋军一天天壮大,凤来的捷报激流的战报一封接一封,走在学府里都能听到学生们在议论战局走势,连四岁大的小家伙都趾高气昂的说着联军必败。
而自家老父亲深陷其中,如何才能挽救?
救不了的。
除非她能说服张士如扳倒韩昭。
张士如有这个本事吗?
有。
以张士如的智慧以及朝中的势力,运筹一番必定能见奇效。
可是久别重逢的那天晚上,张士如已经料事如神的跟她说过今后只教书不涉政,更不可能会对玄军或隋军指手画脚。
为什么呢?
因为朝廷给他的任务是教书。
这个理由,除了龙唐大帝之外,谁来都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