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观,宫闱根上一座小道观,香火鼎盛。
据传住在里面的道爷专门为天子炼丹,观主是伏龙山玄真派传人,善卜卦掐算,观兴风水也略通。
许多百姓慕名而来,但大多见不上他一面。
这位老道除了炼丹,其余时间大都不待在观里,要么去城中酒楼骗吃骗喝,要么随便找条街支个摊替人算命。
他有一身御赐紫袍,却从不穿出来显摆,看似是无欲无求的世外高人,实则只是不想让人认出来。
秋梁城中最不缺的就是老道跟和尚,当今陛下崇道、皇后信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两教人士不论本事高低,要是在外头混不上饭吃,都可以来京城碰碰运气。
传闻曾有一名士子,屡试不中,年近四十,心灰意冷。
最后削发为僧来到秋梁,竟被皇后娘娘奉为座上宾,时常请到宫中讲经说法,待遇远胜寻常官员,让十年寒窗成了一个笑话。
当然,这种好事不是谁都能碰上的。
秋梁不比春临,僧人待遇较道人有些差距,这一点从当地庙宇数量就能看出来。
有些心志不坚的和尚,甚至特意续发为道,只为领朝廷每月二钱的补贴。
京城西南角,一处不起眼的街道旁,支了个卦摊。
摊位是简单的竹排,上面罩着张藏青麻布,摊面摆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
铜钱、龟壳、铃铛、香烛、符纸、毛笔朱砂。
与其说是算命的,倒更像是卖祭祀用品的。
摊位旁,一张布幡拉得老长,幡上业务也极为庞杂:
算命起名、堪舆祖坟、宅子风水……显得极为不专业,像极了江湖骗子。
京中三教九流云集,每行都有顶尖的存在,像是擅长口技的皮影张、戏法出众的鬼手李。
能将一门手艺做好已经不易,“门门通门门松”的道理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因此光顾老道卦摊的人并不多。
此时正值上午,周遭小贩们也都摆开摊子。
老道闲得发慌,开始四处晃悠,东家拿个梨、西家拿根黄瓜,也不给钱,只说待会儿有人付。
小贩们见他一把年纪,又是修道之人,也没打算真管他要。
老道蹭完吃的,返回摊位,刚刚坐下,一名二十多岁的男子朝此走来。
男子看到老道,立刻面露喜色走上前,恭敬一礼道:
“老神仙,我可找到您了。”
“叶员外是吧?”
“没想到老神仙还记得在下。”
“嗯,你还欠我相金没给呢。”
男子没想到对方竟这么直白,微微一笑道:
“叶某正是为此而来,上次一别,我命人暗中查探,发现二房果真跟马夫有染。
叶某将那对奸夫淫妇移交官府,并好生对待发妻,前几日请郎中为她调理时,竟查出有喜了。
叶某这几日跑遍京城,就为给老神仙送相金,银子不多,聊表心意,万望老神仙务必收下。”
男子从怀中取出一个红布包,鼓鼓囊囊少说几十两,双手托起递给老道。
老道也没客套,直接伸手接过掂量了一下,口中嘀咕道:
“嗯,确实不多。”
男子微微有些尴尬,补充道:
“老神仙,这里面是金子。”
“我知道是金子,那也不多。”
老道丝毫没给他面子,在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中,将金子塞进宽大袖管。
男子笑了笑,又道:
“还请老神仙为我儿起个名字。”
老道看了他一眼,捋了捋胡子,又装模作样掐算一番道:
“就叫叶不多吧。”
“敢问何解?”
“老夫随便起的,你若是不喜欢,也可取别的名字。”
“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