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2章典故(2/2)

魏征:“陛下,隋末大乱之后,户口仍旧没有恢复,国家府库还很空虚。如果陛下前去泰山,阵势必定隆重,国家难以承担啊!就算陛下免除百姓的徭役,大唐的元气也要好几年才能恢复,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这番话,心里恨得牙痒痒。这一次,他没有按照惯例夸魏征说的好,或者给他赏赐点儿金银珠宝啥的。李世民还是想去泰山,可碰巧遇到黄河沿岸河水泛滥,大批的州县遭殃,这才按下泰山封禅的想法。

李世民讨厌魏征吗?讨厌!

李世民认可魏征吗?认可!

李世民想做留名千古的君主,就必须承受道德的绑架。

有一次朝会,李世民不知道为啥事儿,又被魏征数落了一顿,而且是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丝毫没有反驳的余地。罢朝后,李世民怒气冲冲地返回后宫,对长孙皇后咆哮道:“魏征这个乡巴佬,朕以后一定要找机会杀了他!”

长孙皇后有点莫名其妙:“陛下为何会发怒?”

李世民:“魏征这小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羞辱朕,简直是丧心病狂啊!”

长孙皇后明白,要给李世民说大道理是不行的

,于是唤了一声正装,随后站在庭院之中给李世民祝贺。

李世民:“皇后,你这是搞什么?”

长孙皇后:“陛下,臣妾听说只有千古名君出现的时候,大臣才会如此忠贞直言,臣妾这是祝贺陛下啊!”

李世民有了台阶,又被自己的女人夸了一顿,瞬间转怒为喜。

李世民并不是刻意为了纳谏而容忍魏征,贞观一朝,敢向李世民提建议的大臣不在少数,只不过魏征的业绩比较突出而已。

说白了,李世民和魏征很像是黄盖和周瑜,在谏言事业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是有时候挨得打太频繁,力度太大,李世民也会闹点儿情绪。不过,李世民的心胸确实宽广,能够接纳臣子的不同意见,并且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也正是因为他的虚怀若谷,大唐的政治风气才会慢慢清明。

有这样贤君名臣,贞观盛世的到来也不足为奇。

李世民和魏征:君君臣臣二十年,恩恩怨怨终成空

话又说回来,李世民英明归英明,可本质上是个普普通通的凡人,既然是凡人,就容易滋生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的缺点。

633年,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分水岭。

彼时,李世民已经控制了朝廷的中枢

,武德一朝的痕迹、玄武门之变的痕迹已经消除的一干二净。在贞观名臣的辅佐下,国内的政务蒸蒸日上,李世民还在国际社会捞了个“天可汗”的称呼,大唐的品牌影响力令人发指啊。

肉眼可见的事实就是:贞观王朝正在走着无可阻挡的上坡路,未来的日子肯定会比现在好。对此,李世民自己也有点儿飘飘然了。

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李世民依旧在纳谏,可是大臣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李世民纳谏的积极性不如从前,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632年12月4日,李世民和大臣们讨论国事,某某人给李世民提了条建议,李世民欣然答应了。中书令温彦博瞅准机会,故作兴奋地说了一句话:“如果陛下可以像贞观初年一样,那就太好了!”

李世民非常奇怪:“朕最近有懒政的情况吗?”

魏征:“贞观初年,陛下一心节俭,还主动找我们求谏。近来,朝廷开始大兴土木,我们这些大臣说话都担心得罪您,这就是和贞观初年的不同之处。”

633年3月,侍中王珪因为泄露朝廷的机密,李世民大怒之下,将他发配到外地做了刺史,随后提拔魏征做了门下省侍中,官居正三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