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3章叽叽歪歪(1/2)

魏征除了在皇帝的身边叽叽歪歪,还肩负着编撰史书的重责,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总共花了7年时间参与修编了《隋书》《周书》《梁书》《陈书》《齐书》。

在古代,老百姓家里都是用的油灯(菜籽油、桐树油和动物油脂),除了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外,因为光线不好而对人眼视力产生的破坏几乎是不可逆的。

魏征是个干活踏实的人,他要编修史书,自然不会完全依赖别人。白天的时间,魏征坐堂上班,晚上的时间,魏征泡在图书馆查阅史料,然后伏案写作,久而久之,他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双眼的视力高度近视,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

当时,房玄龄等人和魏征一样,除了陪伴皇帝,还承担了李世民的不少研究课题,身体状况也都是一塌糊涂。

第120章风云起涌卷

636年6月,魏征以视力下降为由,向李世民提交了辞呈,希望卸掉门下侍中的重担,只担任朝廷的散官。魏征的态度非常坚决,李世民挽留不成,只好封他为特进(散官名称,地位超然),仍知门下省的事务,凡是朝廷的奏章,国家的典仪,都需要申报给魏征过目。

不过,《旧唐书》中提到

,魏征觉得自己只会耍嘴皮子功夫,搞搞诡辩,对复杂多变的政事处理不过来,这才主动请辞,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不管怎么说,魏征留与不留,其实和李世民的态度很有关系。如果李世民纳谏的心态很好,魏征就算执政的水平不行,还是可以搞谏言事业嘛,如果李世民变了,魏征就算想留下来也是徒劳。

说白了,当时的情况就是:李世民不想听太多的废话,可他需要魏征这面忠臣的旗帜,魏征不想看到贞观朝的纳谏事业毁于一旦,君臣互相需要着。

639年5月,全国各地爆发了严重的旱情,李世民特地召开议政会议,要求在长安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参加。魏征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因此提前准备好了一道流传千古的奏疏:《十渐不克终疏》。

准确地说,这道奏疏就是一个书面版的吐槽大合集。魏征历数了633年以来李世民在纳谏心态、生活作风上的种种变化,不管难听还是不难听,李世民是否能够接受,魏征就是抱着豁出去的心态,打算和李世民的耐心赌一把。

变化一:贞观初年,李世民不追求物质的享受,不随便骚扰老百姓,如今却主动派遣使者

前往异族寻找宝马和奇珍异宝。李世民一直以尧舜之君作为榜样,可在魏征看来,恐怕连汉文帝这样的君主也比不上了。

变化二:贞观初年,老百姓在李世民的眼里就是亲儿子,可是到后来,李世民却因为个人的私欲大兴土木,还说老百姓如果整天无所事事,很容易得矫情的怪病,必须经常差使他们,这完全是毫无底线的胡话。

变化三:贞观初年,李世民对自己要求严苛,遇事都会考虑是不是对朝廷和老百姓有好处,如今却说如果不大兴土木,自己就不方便了。

变化四:贞观初年,李世民亲君子、远小人,如今虽然对君子很敬重,可都是出于礼节,内心其实是疏远的。

变化五:贞观初年,李世民不喜欢珠宝,如今却对进贡物品尤为稀奇,要命的是,李世民自己腐化堕落,却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ggdxs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