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C这游戏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同人以及二次元文化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前面说到过的东方project和其同人创作,舰C在这方面也有相似的影响力。
游戏中的舰娘角色设计各具特色,激发了大量同人画师、写手和创作者的灵感。
同人作品涵盖了插画、漫画、小说、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庞大的二次创作生态。
因此舰C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更广泛的二次元文化圈,诞生了诸如“poi(i、poi、duag的poi)”、“玄学”、“夜战笨蛋”等梗。
舰C的出现是一切二次元拟人化游戏的开头,获得成功后,《刀剑乱舞》、《少女前线》等拟人游戏不断涌现。
王梦月最后把游戏命名为了《战舰少女》,整个游戏有许多画师、配音演员参与,负责技术和维护的程序员反而是比较少的。
战舰少女的玩法和舰C大差不差,靠着舰娘的人设吸引二次元,抽卡(大建)出货的概率相对良心了一点。
关卡设计上因为几乎是纯数值,只能在阵容搭配上多下功夫,把不同类型的战斗和阵容排列组合一下提升难度。
游戏中的战舰分为航空母舰、战列舰、重型巡洋舰、轻型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艇等。
每种不同类型的战舰有不同的属性和特殊属性。
比如航空母舰在对战开始会提前进行一波空中轰炸,战列舰在遭遇战中具有强大的火力,巡洋舰的侦查数值很高还能防空和反潜,驱逐舰的速度快,潜水艇只会被有反潜能力的战舰攻击等等。
这些特殊能力让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加,遇到不同的敌人使用不同的阵容。
侦查能力不强,就拿不到对战的先手。
派出全航空母舰的阵容,要么开战一波拿下对手,要么被不起眼的潜水艇阴到死。
……
战舰少女也不是单纯的网页游戏,而是很好的做了客户端。
跟舰C刚上线的时候不同,战舰少女一上线就拥有比较出色的画风和动画效果,这些是网页游戏比不上的。
代价就是没有网页游戏那么方便,于是同时也上线了略微简陋一些的网页版。
依靠黑洞平台,做到数据共通并不是难事。
原本王梦月是想做一款动作游戏之类的单机,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文韬给出的创意打动了她,才有了现在的战舰少女。
先前说过,二游这方面需要王梦月成立一个新的公司然后与黑洞平台进行网游合作,黑洞单纯只作为平台,并不提供内容。
新的公司成立后,战舰少女上架了黑洞。
同时,崩崩也上架了黑洞。
一下子两款萌系游戏的上架,还是引起了玩家们的注意的。
2010年的现在,几乎没有什么萌系游戏出现,对于新的类型,玩家们有好奇,也有敬而远之。
这个年代远没有后世二次元人数那么多,所以刚上线的时候,两款游戏都表现的有点不温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