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黑天鹅要上市,没问题,但不能太着重于眼前的利益,这需要文韬自己好好把控方向。
黑天鹅作为黑洞子公司,是拥有独自上市的条件的,但问题是去哪里上市。
大A、港股、美股,到底去哪里上市呢?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A都是核准制,监管性很强。
企业能否在大A上市,需要监管部门审查,相对来说花的时间更多,且利润是作为考核企业是否能上市的一条重要标准。
但华国企业在大A一旦上市,是非常有好处的。
华国投资人对于自家的上市公司,信心都不错,很容易把股价拉到一个很高的标准。
港股相对来说,包容性更强,对于所有行业都是开放的。因为其注册制的标准,上市准备时间也更短。
而对于巨头企业来说,港股是一个十分好的选择,港股市场的投资人对于巨头企业的信心非常足,以至于诞生了所谓的“90分通杀”。
美股投资市场同样是注册制,但与港股不同的是,美股投资人以机构为主,投资情绪也更偏理性,哪怕是巨头公司,股价也不容易得到看好。
全盘考量之后,黑天鹅还是决定在大A上市。
国内第一家在大A上市的游戏公司是深城的中清宝,在10年中清宝登陆大A之后,国内很多游戏厂商选择了在大A上市。
之后包括掌趣、电魂等游戏公司,在此后的几年间相继大A上市,让市场对游戏板块充满期待。
但好景不长,监管部门收紧了对游戏等娱乐类公司的上市审核。
16年6月,吉比特IPO过会,成为最后?家成功登陆大A的游戏企业。吉比特的名字可能名气较小,但开发的游戏名气挺大,比如大名鼎鼎的问道。
随后的几年时间,没有任何游戏公司能通过证监会的IPO审核,一大堆游戏公司被拦在了大A的门外。
那段时间,很多游戏公司不得不选择港股或者美股上市,基本都是面对华国市场的游戏厂商们,上市却只能选择海外,融资的效果有多少可想而知。
因为舆论和监管的原因,华国游戏公司想要在大A上市的确很难。
但很多大型游戏公司也有其他办法回归大A。
巨人在15年启动私有化,从美股退市后通过借壳世纪游轮,两年后回归大A。
完美世界在16年把游戏业务注入大A上市公司完美影视,实现整合上市。
大盛也在18年被世纪华通以298亿的价格收购,注入A股上市公司,造就了当时大A游戏板块市值最大的公司。
连米忽悠在17年也尝试了申报创业板IPO,拟筹资22亿,并在18年更新招股说明书,将筹资规模增至89亿。然而,种种原因下,20年9月,米忽悠撤回了上市申请材料,终止了其在大A的IPO计划。
之所以在20年9月这个时间撤回,当然是因为原在这个月月底正式上线了。
没错,这段时间就是米忽悠因为制作原缺钱的时期,整整3年,米忽悠一边筹谋上市,一边到处找投资。很多投资机构没有选择相信米忽悠,制作原这种孤注一掷的选择让投资人根本不敢投资,当然,他们后来后悔不迭就是了。
虽然IPO失败了,但米忽悠凭借崩崩崩等游戏的吸金能力,硬是撑到了原出世,还挺不容易的。
这一系列的知名游戏厂商都在大A上市失败了,即便是成功上市的,更多也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而非IPO渠道。